六方面推進提升現代煤化工產業國際競爭力
2010-8-2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煤化工 甲醇 二甲醚
煤化工包括傳統的焦化和電石乙炔化工、新型的煤氣化和煤液化。著力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焦化、化肥、乙炔化工等傳統煤化工,延伸煉焦化工深加工產業鏈,開發醇炔苯肥油下游產品,大力發展醇醚燃料、煤制合成油、煤制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和化工新材料,構建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是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國際競爭力,應著力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推進。
開展有效的新型產學研合作
下一個熱點板塊已被曝光!這些股很可能快速翻番!本周可能是最后建倉良機?千億資金進場瘋搶股名單有效的新型產學研合作應以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發機構的研發能力及智力資源充分應用于產業的發展為目的,是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資本關系和生產合作等方面開展的多領域合作。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有效的新型產學研合作,把合作的基點放在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需求上,為企業的自主創新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按照創新體系的合理分工,科研單位應重視科研成果的輻射面,而不是一般的成果轉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應進一步創新機制,加強對影響和制約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更好地發揮引領和指導產業發展的作用。煤化工企業可以通過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委托研發、聯合成立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等方式,將企業的資本和科研機構的技術要素結合起來,形成科技投入、凝聚人才、創造知識產權、成果應用和管理創新的主體。
知識產權是解決利益分配機制問題的關鍵環節,而利益分配、成果共享和風險共擔又是產學研合作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產學研合作要圍繞知識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等各個環節,明確各方的責、權、利,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合作各方要以提升煤化工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為目的,以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和形成重要技術標準為著眼點,按照市場規則建立保持長期穩定合作的有效機制。
堅持先進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是充分利用對外開放條件,發揮我國比較優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先進技術的引進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是技術引進的主要目的。應堅持先進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建立有利于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的體制機制,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資源,培育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在國內技術同國外先進技術有較大差距的情況下,引進技術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一種捷徑。當我們發展到能夠與國際領先技術形成競爭關系時,對方便不會再把核心和關鍵技術轉讓給我們。這時,我們就應依靠自主創新特別是要在原始創新上有所斬獲。近期,我們應通過自主創新,努力實現在醫藥中間體、橡膠助劑、碳纖維等精細化工新產品研發上的突破。
注重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當今世界,知識產權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國外企業將創新優勢凝聚與升華為品牌、專利和標準等形式的知識產權,建立起大量的技術壁壘,成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遏制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我國煤化工產業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就必須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加緊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應將知識產權規劃納入企業總體戰略,強化企業總體發展戰略與知識產權規劃的有機結合,提高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和水平。企業應積極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把知識產權管理納入企業技術研發、生產與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及時將核心技術、名優產品商標和品牌等自主創新成果申請國內外相應的知識產權注冊以得到有效保護,并構筑自身的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體系。
國家應制定和完善知識產權社會服務業法律法規,大力扶持知識產權社會服務的發展,進一步拓展知識產權社會服務的類型,建立社會服務信用評價機制,為企業構建良好的知識產權社會服務環境。
加大推進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力度
目前,相當數量的新型煤化工企業處于創業期,依托一個能夠集聚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組織形態,搭建能夠提供良好服務以滿足企業成長需求的平臺和載體,形成從研究開發到產業化,再到規模化發展的能力,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是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煤化工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可或缺的條件。
技術研發是自主創新的基礎。根據全球煤化工產業技術發展現狀,應盡快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煤化工技術研發基地,進一步推進我國煤化工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國家應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科技園區作為技術研發所依托的平臺,給予重點支持。目前,在國家級太原高新區,已有煤炭間接液化法制柴油、煤基醇醚燃料、甲醇汽油融合劑、煤焦油催化加氫制燃料油技術、甲醇轉化制芳烴工藝及催化劑、催化劑制備方法等十余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項目開工建設。山西同時擁有太原理工大學、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國煤炭科學總院太原分院等眾多在煤化工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技術研發機構,在煤炭液化、甲醇制烯烴、二甲醚、煤化工聯產等新型煤化工技術研發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可以考慮整合國內特別是山西相關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資源,充分利用國家高新區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創建一個集研發與產業化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并以此為依托,加大技術研發基地創新能力建設力度,發揮基地聚集、引領和輻射作用,以搶占煤化工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世界制高點。
新型的產業集群是保持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點。打造煤化工產業集群是發揮產業專業分工效應、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強化企業根植性、增強產業凝聚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要加快形成產業集聚,促進創新集群發展,努力形成、延伸和完善煤化工產業鏈。
正確處理技術研發與規模化生產的關系
對于煤化工產業,在技術成熟度不足、規模化生產條件尚不具備的領域,應持積極開展自主技術研發,慎重進行規模化生產的態度。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務必引起政府、技術研發單位和產業部門高度重視的問題。以煤制油項目為例,基于煤制油可為解決石油資源短缺問題提供一條有效途徑的考慮,從抵御今后可能日益增大的石油供應風險,保障我國石油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將其作為國家能源戰略中的一項技術儲備并通過一定的產業規模來支撐是必要的。
但是,煤制油項目存在著較大風險,必須從能量轉換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和技術成熟度等方面做全面科學的論證,目前尚不能過早地作出可將煤制油作為替代能源的主要發展方向的結論,應積極示范而不能大規模推廣。國家應嚴格產業政策,加大調控力度,除已獲批準建設的項目外,慎重對待地方和企業投資沖動,將該產業規模控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內,防止一哄而上,避免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損失。
著力打造自主品牌
目前,我國煤化工行業自主品牌現狀不容樂觀。全行業商標擁有數量非常有限,以焦化行業為例,迄今為止,全行業僅有山西焦化集團的“山焦”牌這1件中國馳名商標。創出一件名牌產品,品牌溢價率最低也達15%。因此,企業要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和商標戰略,致力于打造金牌企業和產品。政府應積極支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開發使用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加品牌的附加值,鼓勵企業進行國際商標注冊,維護商標權益,參與國際競爭。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