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資訊 >> 石化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我國石化“十二五”期間面臨七大問題
2010-8-24 來源:新浪財經
關鍵詞:石油石化 十二五 差別化纖維

    “十二五”是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由大走強的關鍵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和各大企業都在認真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發展重點。在籌劃“十二五”發展大計時,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格外關注和留意,并應考慮相關因素。

    資源瓶頸制約進一步加大

    1993年開始,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6年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對外依存度迅速提高。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預測2015年我國的石油需求總量將增至5.0~5.3億噸,而同期國內原油產量估計只有2~2.1億噸,因此屆時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有可能升至60%。
    “十二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還將以更大的幅度增長,2015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將有可能達到2000億立方米左右,其間年均增幅高達18.4%。但國內天然氣產量“十二五”期間的增長按年均增長100億立方米計算,屆時最多僅能達到1400~1500億立方米,因此,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有可能達到25%。
    由此看來,“十二五”期間我國油氣資源的瓶頸制約程度將進一步加大和加重,因此在“十二五”規劃制定中必須對此有充分的考慮和必要的應對之策,以確保產業的順利平穩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十二五”期間國際油價的年均價預計仍將在75~110美元/桶的高位波動。這對于石油對外依存度屆時高達53%~60%的我國石油石化業將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和挑戰。同樣對屆時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25%左右的我國也將會帶來一定的考驗。

    國際合作和國際化經營的戰略

    中國石油企業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走出去”以來,至今已近20年。國際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預計2010年后,隨著一批新簽的大投資項目逐漸上產和一些海外收購大項目的逐步完成整合,中國石油企業將進入一個由以往的重速度上規模為主要特點的加快發展向以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做大做強為特點的加強發展轉變的歷史新時期。到2015年,我國海外權益油氣產量有可能逼近1億噸,海外油氣作業產量將逼近2億噸。同時,一批海外的煉化合資合作項目已經完成或正在推進中,“十二五”期間還會有新的進展。
    面對著“十二五”期間國際合作和國際化經營進入加強發展和進一步壯大的新時期,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和相關企業一定要搞好戰略規劃與安排,認真總結過去已取得的成績與經驗,找出不足,記取教訓,解決影響進一步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完善國際化經營的管理,努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力求使“十二五”有一個更健康平穩高效的較快發展,真正做到做大做強,由“走出去”進而走向“走進去”、“走上去”。同時,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也要對今后國際合作和國際化經營擴大后的相關政策與制度作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與區域經濟、產業集群和下游產業發展相銜接

    在“十二五”期間,如何使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很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融入地區經濟,取得協調互利發展的效果,是需要認真籌劃的一件帶戰略性、全局性的大事。
    石油石化工業是基礎性能源、原材料工業,如何支持下游龐大、門類眾多的化學工業、材料工業和材料加工工業的產業升級換代和更好發展,搞好產業間的銜接和產業集群的協調發展,也是“十二五”期間需要很好統籌安排的大事。我國化學工業高端產品品種缺乏、產品差異化程度較低、進口依賴程度較高,部分高科技含量產品現尚處于空白狀態,產業總體競爭力不強,產業布局分散,部分資源短缺制約發展,能耗物耗水平明顯低于國際先進水平,環境壓力不斷增大,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急需在“十二五”的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得到其上游石油石化工業的有力支持。
    同時,“十二五”期間如何發揮好大型煉化基地的龍頭帶動作用,搞好大型化學工業園區的建設,促進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轉型和升級,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重要方面。

    大型煉化項目的科學論證與宏觀調控

    由于“十二五”及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經濟發展階段,我國煉油石化工業今后的進一步發展仍有相當大的空間。據預測,到2015年,若在建、已建和規劃的項目按期建成,我國煉油能力將從2010年的5.15億噸/年增至約7.5億噸/年,我國的乙烯產能將從2010年的1570萬噸/年增至2015年的2000萬噸/年左右。這樣的增速和增量顯然過快過大了些。因此,要從全局出發,加強煉化投資項目的科學布局、科學決策和宏觀調控,根據市場需求的增長變化情況適當控制投資規模和投產節奏,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同時注重規模化、特色化、基地化發展,做到有效發展,提高投資回報率,提高國際競爭力。否則,就有可能使布局出現新的不合理,項目投產過于集中和密集,導致中短期能力過剩和供過于求,使行業內部出現過度競爭、扎堆建設,建成項目缺少特色、產品一般化、國際競爭力不強等情況,從而影響投資效果,也影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進而造成較大的浪費。

    國企的改革發展戰略與目標

    1998年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進行世紀之交大重組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十二五”開始的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中,這些大型國有石油石化企業要繼續深化改革,積極進取,爭取更大進步。
    “十二五”期間我國幾大石油石化企業一是要在過去十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基礎上,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管理創新,解決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促進體制機制的改革,不斷深化精細管理,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要采取具體措施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整體規模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盈利回報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等七個能力。三是要根據形勢和市場的需要,搞好業務結構、產品結構、布局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科技創新,搞好市場營銷,搞好國際化經營的拓展與管理,搞好人才培養與管理,正確處理好國內與國外業務的關系,正確處理好上中下游各業務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核心業務發展與服務保障完善、配套物流系統建設之間的關系,立足國內,加強海外,科技引領,實現公司業務的協調發展。

    實現低碳、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將成為全球主要國家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活躍期,不少發達國家已把此看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機遇,正在加緊搶占先機,力圖再展雄風。在此形勢下,我國石油石化業也要對此做出全面的部署和恰當、合理的安排,至少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理順價格政策,完善市場體系,加快發展天然氣行業。在繼續發展石油工業的同時,大力和加快發展清潔且上升空間很大的天然氣行業,對于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和環境是個現實而不錯的選擇。要理順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國內天然氣市場體系,以促進我國天然氣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是要進一步節能減排增效,加快低碳相關技術、綠色技術和先進節能降耗技術的開發與利用,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樹立石油石化工業清潔生產、綠色生產的形象。要進一步明確和適當提高行業準入條件,提高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限制高耗能產品和重污染工藝項目的建設,淘汰落后產能。
    三是要調整產品結構和能源結構。煉油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油品環保質量標準,生產更清潔的汽、柴油,調整柴汽比使之趨于合理。石化方面,開發生產乙烯下游高附加值衍生物產品和合成樹脂專用料,開發生產優質高檔差別化纖維,開發生產碳五、碳九等下游衍生物和精細化學品生產,開發生產低碳適用的石化品和合成材料及其終端產品,開發和生產高附加值功能化學品和專用化學品。要努力實現有效發展,提高我國噸原油、噸乙烯創造的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幾大石油石化公司要真正向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和能源化工公司轉變,實現多種能源生產和利用的互補融合和協調發展。
    四是要加強低碳經濟所需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將現代信息技術用于加強自身碳排放管理和節能減排增效上。

    轉變方式,由大走強,邁上新臺階

    世紀之交以來,我國石油石化工業迅速發展壯大,現已成為世界石油石化工業大國,不少主要石油石化品的產能、產量和消費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但我國石油石化工業仍存在著大而不強、產業布局不盡合理、集約化程度不高、資源短缺制約明顯、產品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國際競爭力參差不齊整體不強、管理方式較為粗放、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特征較為明顯、市場化運作體制機制和相關法制不夠完備不盡完善等問題。
    我國石油石化工業至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真正轉變發展方式。一是在總體發展上,要從過去傳統的以投資拉動、資源消耗拉動為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為特征的粗放發展模式轉變為以科技創新驅動和必要的資金投入與較低的資源消耗拉動為主,以有效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和高效益為特征的新的集約化發展模式。二是上游領域發展方面,要從過去的以石油勘探開發為主、以國內為主轉變為油氣并重,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并舉,立足國內和加強國際合作兼容的發展模式,從重速度上規模的粗放增長轉為強調發展質量的有效增長。業務范圍從原來的僅限于油氣轉變為以油氣為主、有選擇的發展適用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綜合能源協調發展。三是煉化領域發展方面,要從過去的追求規模擴張、追求發展速度、投資拉動的外延型發展模式轉變為注重集約化程度、注重投資有效性、注重產品質量和競爭力、講究發展質量、突出一體化發展的內涵式有效發展模式。四是在管理上,要推進管理創新,從過去的粗放管理轉變為以繼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深化精細管理、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為特征的現代化和市場化管理模式。五是在科技進步上,要從以往大多以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追隨和仿制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自主創新、集成創新為主發展的新模式。
    當然,除了上述七個方面外,對“十二五”期間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發展環境的新變化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和風險也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這些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的政治、經濟格局與國際金融秩序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二是新一輪全球石化景氣周期到來的時間、特點與走勢將會有諸多不同于以往之處;三是中外自貿區的逐步建立與發展對我國石油石化業影響巨大,卻總體上是挑戰大于機遇;四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資源國對資源的控制將進一步強化;五是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市場競爭環境和政策環境將會有新的變化。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
查看評論】【 】【打印】【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建平县| 邵武市| 莎车县| 林周县| 萍乡市| 涪陵区| 图片| 南靖县| 三穗县| 凭祥市| 大同市| 桐城市| 福泉市| 台山市| 定日县| 夏河县| 息烽县| 富宁县| 宁强县| 霍城县| 乐东| 龙井市| 东明县| 石泉县| 高青县| 哈尔滨市| 英吉沙县| 方城县| 阿瓦提县| 崇仁县| 建阳市| 五家渠市| 锦屏县| 钦州市| 通许县| 福州市| 石楼县| 嘉义市| 万山特区| 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