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環保理念 踐行低碳經濟——2010中國國際家紡針織紗線三展開幕
2010-8-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展覽 家紡 針織 紗線
8月24日,代表行業最高水平的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三展占據了博覽中心11個展館,展出總面積近13萬平方米,會聚了來自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的1306家家紡、針織、紗線領域的優秀生產企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副會長許坤元、王天凱、張延愷、孫瑞哲、徐文英等參觀了展會。
杜鈺洲十分關心企業的面料來源、產品的銷售情況,以及產品是否綠色環保。當一行人走到擁有4個中華老字號的龍頭家紡展位時,杜鈺洲說:“老牌子要想保持活力,就要運用新材料、開發新功能,并進行技術創新。”得知企業生產的世博特許產品走俏市場后,杜鈺洲表示贊許,同時提出品牌還應想辦法在上海世博會結束后繼續保持產品的銷量。他提出,品牌在進行布展以及產品設計時,應考慮更多的實用因素及配套效果。“展位要生活化,展示中所用的家具不僅是道具,還應該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家庭氛圍。”杜鈺洲說。他希望設計師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凸顯生活氣息,還原生活場景,同時指出,每個品牌都應研究流行趨勢,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設計師找到自己的品牌特色。
許坤元一行參觀了針織館和紗線館,他說:“目前研發的新型纖維都非常先進,按理說這類產品往往是最賺錢的,可在現實生活中卻賺不到錢。究其原因,我認為對產品進行掛牌宣傳是非常重要的,要詳細說明該產品的特點、功用以及其先進性,包括寫清楚這些產品能夠應用在下游的哪些領域中,無論是最上游的紗線還是最終產品,都應掛牌說明,把產品的優勢寫清楚,才能達到更好的宣傳與銷售效果。我覺得內需市場非常強勁,外貿企業要加速轉型。”
許坤元認為,產品的定位和銷售情況要根據不同城市和人群進行劃分,不同的文化層次及消費水平決定了其選擇不同。在產品劃分中,高端產品和大眾產品要各有側重,企業要有針對性地研究市場需求,這樣才會有好的銷售業績。
王天凱一行參觀了海寧、余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在世樺科技布藝展臺前,王天凱詢問了產品設計和花型的版權保護情況。世樺科技布藝負責人介紹說:“我們的花型都是原創的,主要通過提高設計難度、加快新品開發速度、保持高品質來防止被抄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王天凱參觀了沈秀、藍印花布、侗錦等展臺,并點評道:“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要有創作、有傳統,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做得很有味道。”
第四屆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占據了整個W5館,展出面積1.2萬平方米,凈面積增長30%;參展企業194家,企業數量增長18%。產品品類覆蓋整個產業鏈,從生產設備到纖維、面料、成品,成品種類繁多,既有文胸、襪子,也有T恤、毛衣等,基本能代表整個針織行業發展狀況。
杜鈺洲、許坤元、王天凱等領導參觀完針織館后,對展品的科技含量及時尚性給予高度評價,并對企業的市場推廣給予指導。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長楊世濱認為,經過3年的發展,針織博覽會已經成熟,得到了企業的廣泛認可,“真正可以用品牌云集來形容”。
此外,由于主辦方在專業觀眾邀請方面極力運用各種媒體,開展首日就涌入了大量觀眾,展出效果得到了大多數參展企業的認可。商貿對接是本屆展會的一個重頭戲,主辦方邀請了全國100多家商場、超市的200多位采購經理,以及北京百榮世貿商城、南京鑫橋內衣市場等具有代表性的專業市場的批發商、代理商與參展企業進行現場對接。另外,Only、探路者、HIGHROCK等知名品牌攜采購清單參觀展會,主辦方根據其需求鎖定了一些對口的參展企業,讓買賣雙方一對一地交流,大大節省了雙方的時間。
第六屆秋冬紗線展展出面積3000平方米,共有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的95家參展商。其中國內展商81家,海外展商14家。參展企業主要為棉紡、化纖、毛紡、麻紡、花式紗企業。海外展商主要來自新加坡、印度、泰國、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地。本次展會共分6個區域,分別是棉紡區域、纖維區域、粘膠纖維長絲區域、毛紡區域、麻紡區域和海外區域。本次展會設置了色紡紗、粘膠纖維、高支紗三個重點展示區域,引進先進的復合型、功能性纖維生產企業與下游企業共同進行展示。另外,眾多新展商的加入成為本次展會的一大亮點。據了解,新展商占參展商總數的35%,他們的加入為展會注入了活力。
越來越多的紗線企業認識到,上下游聯合創新將比單個企業創新創造的成果多。本屆紗線展與家紡展、針織展同期同地舉辦,實現了紗線展商與家紡、針織、面料展商的互動,也體現了紗線展由單一的展覽平臺向紡織行業新型纖維信息展示平臺的轉變,幫助企業提升了品牌價值,拓展了產品市場。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