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銷售和 EBITDA(1)分別增長20%和21%;
功能性業務在所有區域的總體銷量實現雙兩位數增長,價格繼續走高
2010年第二季度業績摘要
• 陶氏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為0.50美元,扣除特定項目后的每股收益為0.54美元。(2)相比之下,2009年第二季度每股虧損為0.47美元,扣除特定項目和被關停業務后的每股收益為0.05美元。每股收益較上一季度的0.41美元環比增長22%。
• 第二季度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20%。不包括收購和被剝離的業務在內,(3)受到價格和銷量分別增長19%和7%的雙雙推動,銷售額增長26%。所有經營部門和所有區域的銷售額均有所提高,其中北美及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地區增長尤其迅猛。新興地區的總體銷量增長速度接近整個公司增幅的兩倍。
• 整個公司的 EBITDA 較上年同期增長3.27億美元,達19億美元。需求的增長和價格的提高抵消了計劃中的周轉成本1億美元和原料與能源采購成本16億美元的增長。此外,計劃外斷電影響了公司滿足需求的能力,尤其是涂料業務方面,導致銷售額損失超過3億美元。
• 陶氏功能性業務第二季度總計占到 EBITDA 的70%以上。在電子與特殊材料業務的帶動下,這些部門的 EBITDA 較上年同期增加1.25億美元。
• 第二季度權益投資收益為2.4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 通過完成對斯泰隆的剝離,陶氏繼續大刀闊斧地對資產負債表進行“去杠桿化”,產生了超過6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4),并使凈債務減少了19億美元 。
• 不包括計劃中周轉,陶氏的開工率為86%,同比和環比均有上漲,反映了需求的持續增長。
• 與收購羅門哈斯有關的協同增效和結構性成本削減超越了公司預期目標,該季度削減成本3.25億美元,運營費用節省超過20億美元。
• 公司超額完成了其協同增效目標,在運營費用的基礎上實現銷售額6.84億美元。
評論
陶氏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利偉誠(Andrew N. Liveris)表示:“陶氏第二季度收益繼續保持上升態勢,銷售額的兩位數增長、協同增效的持續改善以及結構性成本削減目標的超額完成促使業績進一步提高。北美和歐洲地區強勁的需求增長,加上新興經濟體需求的不斷提高,推動所有業務部門的營收均實現了增長。我們新產品組合的威力顯然十分強大,功能性業務總計占 EBITDA 業績的近四分之三。
過去15個月里,我們已經成功完成了對羅門哈斯的整合,成立了高新材料事業部,并繼續實施我們的戰略計劃 — 最近的示例就是我們新簽署的氯堿合資企業的協議。這使得我們以較低的成本和較少的資本支出加強了陶氏對下游功能性業務的整合能力。我們還完成了對斯泰隆業務的剝離,并且已經超額完成了在不到兩年內剝離50億美元非戰略性資產的目標。憑借這些剝離業務產生的收益和良好的經營現金流,我們在鞏固資產負債表方面取得了有意義的進步。這些行動加上我們在過去這個季度的業績,清楚地表明我們的戰略正在按計劃穩步實施,并且繼續創造佳績。”
|
截至以下日期的3個月 | ||
單位:百萬美元,每股數據除外 |
2010年6月30日 |
2010年3月31日 |
2009年6月30日 |
凈銷售額 |
$13,618 |
$13,417 |
$11,322 |
凈銷售額(不包括收購和被剝離的業務) |
$13,593 |
$13,392 |
|
|
|
|
|
普通股每股收益(虧損) |
$0.50 |
$0.41 |
($0.47) |
扣除特定項目和被關停業務后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
$0.54 |
$0.43 |
$0.05 |
展望
在評論公司發展前景時,利偉誠說:“鑒于第二季度整個公司的總營收和凈盈余再次實現增長,我們相信發展勢頭正在逐步提升,并且我們堅持我們的觀點 — 亞洲引領全球經濟持續回暖,美國經歷緩慢復蘇,而歐洲發展滯后。
我們對美國的宏觀經濟依然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從業務支出的改善和消費者信心的緩慢回我們預計市場需求將會持續增長。在其它工業化地區,尤其是歐洲,貨幣刺激方案繼續抵御經濟下行,如收緊財政政策。在新興經濟體中,我們預計,盡管節奏放緩,但經濟將繼續增長。
“受市場推動的下游行業對陶氏產品的需求繼續走高。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繼續專注于實施我們的戰略和財政計劃。我們在高速發展的領域(如電子產品、水處理和其它基礎設施市場)擁有廣泛的區域業務和產品組合,這充分表明我們有能力超越整體經濟復蘇的速度。在實施我們創新計劃的同時,我們仍致力于實現新產品組合和精益成本結構的全部潛能。我們擁有持續推動收益增長所需的計劃、人力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