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化纖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和江蘇省吳江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在吳江市召開。本次會議圍繞“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化纖工業的發展”以及“‘十二五’期間中國化纖工業發展規劃”兩大主題進行研討,共有來自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化纖企業以及來自美國、日本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業界專家、學者、企業家300多人出席會議。發改委賀燕麗副司長應邀與會并主持了以“中國化纖產業‘十二五’技術發展路線”為主題的互動研討會,就有關政策導向等問題回答了與會人員的提問。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鄭植藝分析了“十一五”期間中國化纖產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問題,他特別指出,科技進步是指引中國化纖產業發展的燈塔。展望未來,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與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將引領人類社會進入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將為化纖產業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化纖行業要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開發高新技術纖維,綠色環保纖維,大力開發和推廣節能減排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強與下游應用領域的合作開發,形成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會上,歐盟、日本、韓國、印度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化纖協會的負責人也分別介紹了后金融危機時代各自化纖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賀燕麗副司長在發言中強調,“十一五”期間,我國化纖產業在市場需求拉動、技術進步推動和機制轉換的帶動下,不斷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推動自主創新,特別是在部分高新技術纖維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紡織工業特別是化纖工業重要的轉型期,產業發展要從追求規模、數量,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向注重質量、技術和效益轉變,要下大力氣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推動從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邁出實質性步伐。在高新技術纖維領域不僅要重視纖維的開發,更應重視纖維材料的應用和產業化推廣,重視裝備的自主化和標準的制定,注重跨行業和跨區域合作。
本次會議還圍繞生物質纖維及生化材料、新型材料纖維、產業用紡織品,以及低碳、可持續發展與功能化、差別化纖維技術等主題組織了專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