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REACH法規將在11月30日迎來第一個正式注冊截止期,同時日、美、韓及中國的化學品法規也相繼更新出臺。在此背景下,9月20日,亞歐REACH法規技術峰會在杭州舉行,為企業解答關于REACH、CLP等法規的疑問,探討如何應對全球化學品法規的變化,化壁壘為商機。
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國際關系部高級科學主任Sandberg通過遠程視頻會議的方式與會議代表進行了互動交流。她提醒企業,距正式注冊截止期已非常迫近,明年ECHA將啟動重點針對配制品的REACH法規第二次聯合執法行動,各成員國的監管措施也將進一步加強。此外,今年12月1日CLP法規也將開始執行。企業需根據CLP法規重新分類產品,并于2011年1月3日前完成通報。CLP執行后,進入歐盟海關和歐盟市場流通的化學品如未更新安全數據表和分類標簽,會遭遇貨物滯港、退貨、罰款等處罰。
專門為企業提供REACH注冊及CLP應對等服務的杭州瑞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梅玲笑表示,針對高危害、高噸位物質的第一個REACH注冊截止期就要到來,應對工作到了關鍵時刻。REACH注冊及CLP應對的任務重、時間緊、成本高,但積極應對將為企業帶來更多商機。高費用也是高門檻,意味著擁有某物質注冊號的企業數不多,在歐盟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減少。同時,REACH注冊將使產業鏈的合作關系發生變化,將影響進口商的采購意向。
目前,一些大型石化企業已開始布局“注冊后時代”,提前為REACH注冊號的使用及產業鏈REACH管理制訂規則、開發平臺,以實現REACH法規的長效動態管理及風險規避。此次會議上,瑞歐科技董事長丁勇以中石油為實例,講解了在REACH法規下如何應對供應鏈管理。
將于10月15日實施的被稱為“中國版REACH”的《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也在會上引起關注。環境保護部化學品登記中心副研究員劉純新介紹,根據新《辦法》,凡未列入《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的新化學物質必須進行登記后才能在中國境內生產和使用,新《辦法》還將成為企業通過環評的重要依據,必須引起重視。
此次峰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杭州瑞歐科技有限公司、德國DR.KNOELL公司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