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主席俞大海博士
9月16日,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上海舉行的2010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將進一步深化伙伴關系,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共同促進中國及世界石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跨國化工企業在華代表,在資源共享、先進理念推廣、提升化工形象等方面,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記者就此采訪了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主席,贏創工業集團大中華區總裁俞大海博士。
推廣責任關懷“聯姻”
8年前,AICM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聯合會前身)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此次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AICM簽署戰略合作協會,表明雙方從“戀愛”走進“婚姻”。俞大海博士表示,正是在攜手推進責任關懷理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才讓雙方有愿望和信心加強并擴大合作范圍。
俞大海說,責任關懷是國際石油和化工行業大力推廣的理念與行動,旨在通過石油和化工企業自愿承諾,建立并實施一系列責任關懷準則、標準、檢測與認證體系,不斷提高健康、安全和環保水平,保障企業員工的健康和安全,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促使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俞大海稱,雙方自2002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攜手在中國推廣責任關懷工作方面取得卓越成就。雙方共同舉辦的責任關懷促進大會已經成為兩年一度的業內盛事,在相關國內外化工行業組織、政府機構、以及國內外石化企業的積極參與下,有效地促進了責任關懷理念在中國的推廣。雙方還結合中國國情起草并完善了《責任關懷實施準則》,舉辦責任關懷新聞行、公眾開放日等活動,責任關懷理念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并已逐漸成為推動中國化工行業改善環境、安全和環保水平的有效手段。
攜手共促可持續發展
俞大海表示,在8年愉快合作的基礎上,AICM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預示著雙方的合作將不斷延伸。推進化工行業與公眾和媒體的溝通并最終為化工行業樹立積極形象已成為雙方的共同目標。
他指出,全球化工行業有近200年的歷史,中國化工行業只有五六十年的歷史,國外企業有很多先進的經驗值得中國企業借鑒。比如在產能過剩、化工園區布局等方面,國外有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可供在華企業參考借鑒。因此雙方的戰略合作不會僅限于責任關懷。
俞大海博士說,可持續發展將是今后國際化工行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推動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和目標,也將是雙方今后合作的重點之一。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也彰顯了雙方推進中國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從責任關懷到可持續發展,在理念上是一大進步。
架起中外石化業橋梁
俞大海博士表示,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將使雙方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資源共享,并進一步促進中國化工行業和國際化工業的接軌。
他說,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企業創新和研發能力的提高,研發可以提高競爭門檻。AICM是在華跨國公司的代表,全球其他領域一些創新技術和理念可以通過AICM的渠道引進中國。在2010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AICM很多成員分享了各自在研發方面的經驗。
俞大海介紹,AICM很多成員也是化學協會國際理事會(ICCA)、歐洲化工理事會(CEFIC)、美國化工理事會(ACC)等其他國際組織的成員,可以幫助中國與這些國際化工組織建立良好的關系,推動國際平臺的合作。
此外,在推進中國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與國際接軌方面,不少AICM成員參與了其他地區或是國際性法規的制定工作。俞大海表示,可以將這些經驗提供給中國化工行業進行參考。
俞大海博士最后表示,AICM會積極地鏈接中國化工行業和其他亞洲行業協會,并向國際化工行業展示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化工行業,充分發揮AICM的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