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珠海市標準與編碼所聯合珠海太陽鳥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共同起草的聯盟標準——《游艇艙室環境污染控制限量要求》發布實施,成為全國首個游艇聯盟標準。標準出臺的背后,是我國數千公里沿海長廊方興未艾的游艇經濟熱。
從渤海灣到海南島沿線城市的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威海、上海、寧波、舟山、廈門、深圳、珠海等10多個城市,近年來圍繞游艇經濟,組織游艇展銷、接洽游艇業務、開發游艇碼頭、開建游艇泊位,培植游艇基地、提升游艇制造等活動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中。
中國船協船艇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游艇產業整體游艇生產能力已躋身全球10強,其中超級游艇的制造能力已位列全球第六。目前我國已擁有100多家游艇制造企業和300多家游艇來料加工企業。與此同時,中國游艇產業鏈的發展趨勢也日趨平衡,游艇的配套設施和服務缺失等問題正日漸得到改善。另外,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有近50%的游艇生產商業績下滑,從而使得海外各大游艇業者都開始瞄準了中國市場。
在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前,如何推進我國游艇經濟的發展?
上海名兆船舶裝飾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于建中認為,我國游艇制造業的發展大致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是初級階段,主要特征是基本依賴國外模具進行產品生產;第二個是中級階段,主要特征是學習國外設計技術,培訓自己的設計人才;第三個是高級階段,主要特征是能夠自主設計,有所創新,最終樹立自主的游艇品牌。
“目前我國游艇制造業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不過,經過上世紀80年代以來近30年的艱苦摸索,我國游艇制造業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部分骨干游艇企業已經具備了建造80英尺以上大型乃至巨型豪華游艇的能力,并在游艇設計、工藝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現階段我國如果能盡快啟動大規模游艇專業人才培訓工作,就能夠推動游艇制造業早日跨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于建中說。
據悉,早在多年前,游艇專業人才極度缺乏的問題就引起了我國游艇業界各方的關注,中國船協船艇分會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前期研究。2004年以來,在船艇分會的支持下,我國少數幾家骨干游艇制造企業通過合作辦學的方式,已經在游艇專業人才方面作了一些嘗試。但是由企業牽頭組織的游艇專業人才培訓,由于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規模較小,內容也比較零散,未能形成體系。為此,中國船協船艇分會近年來先后組建了游艇人才戰略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和培訓辦公室。經過幾年的籌備,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成立了上海游艇培訓中心。船艇分會的基本構想是,以該培訓中心為依托,盡快實施我國游艇行業專業人才發展戰略。同時,為了配合培訓工作,艦艇分會前幾年就開始組織編寫游艇叢書,包括通俗、技術、實用、基礎和標準5大類,共計20余種,內容涉及游艇材料、工藝、工程制圖設計以及相關規范等。
目前,我國啟動大規模游艇專業人才培訓工作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今年初,艦艇分會上海游艇培訓中心已經和復旦大學大型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合作,在該藝術學院開辦了短期的游艇內裝設計課程,并選擇招收了60多名學員。從學員的反饋情況來看,這一課程辦得比較成功,也使船艇分會上海游艇培訓中心積累了更豐富的教學經驗。
中國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趙鴻漢從游艇制造材料的角度認為,游艇設計技術、制造技術和游艇用復合材料構成了游艇制造技術提升的重要因素。“使用更合理的材料,既減輕船艇重量又滿足結構強度的需要,并根據材料科技發展選擇新材料,才能使船艇性能進一步提高。”
“有人說21世紀是復合材料的世紀,引申到我們船艇行業也應該是正確的。復合材料船艇在21世紀估計將會在下述方面有長足進步:玻璃鋼材料成型技術的機械化、程序化;復合材料性能的進一步優化和成本降低、更加環保;納米技術的滲入等。”澳普蘭游艇制造(湖州)有限公司總經理費平認為,在圍繞低碳設計制造中,要采用抽真空成型工藝和輕質高強的夾層結構,在游艇配套方面采用先進的機電設備,引入降噪阻燃防腐防水的上層裝潢工程,盡快推出具有低碳元素的游艇,使我國游艇產業服務國內,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