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業:走出逆境 再次騰飛
2011-1-12 來源:中國膠粘劑網
關鍵詞:石油化工 畢馬威
自2009年年中全球經濟首次出現復蘇信號以來,中國化工業迅速恢復了兩位數的增長率。受益于流動性的改善、高額的基礎設施投入以及提高庫存水平的需求,中國化工業在中國經濟的率先復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年以及2010年上半年,化學品需求一直保持增長勢頭。業界認為增長還會繼續。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學會預計,2010年中國石油化工產品的總產值將達到8.57萬億人民幣(1.26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9.3%。
隨著庫存水平已上升到位,中國開始采取雙管齊下的戰略來鞏固這一有利地位。一方面,為實現在石化產品和原材料方面自給自足的戰略目標,中國企業加強了與中東企業的合作;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仍將繼續通過與國外跨國公司合作來開發自主技術,并向價值鏈上游領域拓展。例如,一些中國企業已通過建立大型合資企業參與價值鏈上游和下游項目,這同時也加強了中國與西方、中東市場的聯系。
畢馬威最近發布的題為《可持續發展:中國化工行業增長的新動力》的報告對這些趨勢進行了探討。“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化學品消費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高,基礎設施費用低廉,政府政策優惠而且市場廣闊,化工企業長期以來(文章來源環球聚氨酯網)從中獲益頗豐,”畢馬威中國的化工業負責人梅林先生說道。“這一行業目前正處于轉型期,企業正在努力發掘新的增長推動力,例如向專用化學品和高端聚合物領域進軍。此外,另一個明顯的轉變就是綠色革命已進入政府和企業的議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加強研發的迫切需要均加劇了對化學品的需求,這對化工企業是一大利好。”
全球化工業在2008年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遭受重創,不僅生產下降,來自房地產、建筑、汽車、電氣、家具以及造紙業等重要行業的需求也大幅縮水。“盡管歐洲的生產商目前也已開始收復失地,但中國化工業已領先一步,”梅林先生說。“中國的國內需求也起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很多跨國公司在北美和歐洲大幅裁員,但在中國的投資卻在繼續加大。”
畢馬威報告中探討的問題之一是化學品在可再生能源業中的作用。“化學品公司在開發能降低生產成本的材料方面正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梅林先生說,“中國的太陽能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集中體現了所有這些因素:行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巨資不斷投入,以擴大行業產能;主要的原材料——多晶硅正逐漸被專用化學品所取代。多晶硅的供應量和價格難以穩定,這一情況長期困擾著全球的太陽能企業。在太陽能中應用專用化學品的先驅企業,如巴斯夫、陶氏化學以及杜邦,均在中國建立了研發基地。”
畢馬威報告還探討了化工業將如何為其他重要行業——如汽車和建筑業——開發更為環保的產品提供支持。梅林先生表示:“生產環保產品的企業需要獲得賴以生存的市場。鑒于其市場規模以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決心,中國在這方面將是大有可為的。”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