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借勢打造“海上化工”
2011-1-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海上化工 天然氣
新年伊始,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作為“十二五”時期第一個獲批的國家戰略經濟區,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區域發展戰略,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連日來,記者深入采訪了解到,化工總量占全國1/6的化工第一大省山東正在醞釀利用海洋資源優勢,加快海洋化工等產業新一輪的發展,打造“海上化工”。
山東省提出“海上化工”的構想,擁有三大堅實基礎。第一,海洋化工資源優勢集中。據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和規劃司司長王殿昌介紹,山東近海海域總面積近16萬平方千米,各類海洋資源優越。一直以來,海洋資源開發以海洋生物和近海油氣資源為主,但山東新一輪海洋資源開發提出,要瞄準深海石油天然氣、大洋底多金屬結核、海底熱液硫化物礦床和可燃冰等戰略資源,將大大拓展海洋化工資源的廣度和深度。
第二,山東海洋化工產業優勢突出。據山東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會長劉言介紹,山東海洋化工產業起步早,尤其是近幾年來,海洋化工以精細化為方向,溴素等海洋資源向更深層次的精細加工發展,海洋藥物研制保持領先,海洋鹽業、海水淡化規模居全國第一。目前,一批擁有世界先進深海鉆井技術的海洋工程項目陸續建成或開工,亞洲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在青島形成。在濰坊北部廣袤的鹽堿灘上,已吸引中國海油煉化項目、鴻運石化項目、華能新能源項目、國電新能源項目等十幾個大項目。在日照,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船舶等臨港工業迅速崛起,藍色產業增加值已占到全市GDP的40%以上。
第三,山東擁有海洋化工領域的人才技術優勢。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貴斌指出,到目前,山東云集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一大批國內一流的科研機構,全國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匯集在山東,承擔的國家海洋科技項目占全國的半壁江山。海藻纖維、微藻柴油等國際國內領先的技術先后被突破;活性物質提取、海洋微藻能源、海洋藥物開發等一批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被一一攻克;海洋鹵水化工、海洋醫藥、海洋工程建設、海洋儀器裝備等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山東已經領先全國。
據悉,山東計劃到2015年基本建立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到2020年建成藍色經濟區,率先實現現代化。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