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業再次呼救 原料價格飛漲導致半數企業虧損
2011-1-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天然橡膠 輪胎
面對高價天然橡膠,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在2010年四季度曾代表輪胎企業向國家有關部門請求“支援”,然而沒有得到回復。在經歷了一段煎熬之后,天膠價格繼續上漲,輪胎業再次呼救。
中橡協有關人士稱,輪胎全行業虧損面已經達到近50%,協會正在起草有關文件,再次向國家有關部門請求支援。行業分析師則認為,即使國家按照協會的請求施以援手,只能短暫緩解輪胎業的成本壓力,行業真正要做的是主動應對產能過剩、大而不強等更加關鍵的矛盾。
膠價上漲態度堅決
2010年2月份,當天然橡膠價格步入25000元/噸以上時,很多市場人士就開始認為膠價過高,然而此后天然橡膠的價格相繼突破30000元/噸、35000元/噸、37000元/噸等心理關口。
天膠期貨行情顯示,1月14日,天膠主力合約1105早盤開盤于38000元/噸,并一度下挫至37545元/噸,但日膠強勁以及國外現貨的強勁使得大量買盤重新入場,1105強勢反彈,在收盤前更拔高至38570元/噸,全天走勢收紅0.97%。日膠仍表現強勁,基準合約上漲至450日元/公斤上方,收盤至454.4日元/公斤,全天漲幅為1.34%。
銀河期貨研究員原靜表示,與日膠相比,滬膠走勢偏弱,投資者可以買入滬膠賣出日膠進行套利。國內橡膠受到下游萎靡以及期貨盤面的技術壓力,目前走勢受到壓制,與日本橡膠的價差已經達到空前的13000元/噸,落后日膠太多,在日膠的提振下,后期資金或將繼續涌入,滬膠向上突破的可能性加大。
對于膠價的上漲,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鋒認為,作為市場經濟,任何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都應屬于正常,但是天然膠價格的波動卻極不正常,是受到國內外一些利益集團的炒作,致使其漲幅瘋狂,最高時逼近5500美元/噸,現在現貨也接近5300美元/噸,而且初步判斷受益方不在中國境內,天然膠市場已被一種非市場的利益所驅動。不過原靜表示,大資金確實已經開始介入,但現貨價格也在瘋狂上漲,天膠強勁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成本難以傳遞
天膠價格上漲帶動合成橡膠價格上漲,輪胎企業成本壓力急劇增大、利潤明顯下滑。
杭州中策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表示,目前天然膠占原材料成本已經超過了50%,而且合成膠價格也大幅上漲,這兩項加起來已占到原料成本的70%以上。
中橡協表示,天然膠價格高企已抬高了輪胎企業近50%的生產成本,企業雖已多次上調輪胎價格,但仍無法抵消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劇增。協會統計的輪胎企業1-11月利潤同比下降22%,虧損面達26%,而輪胎全行業虧損面已近50%。目前是輪胎行業自特保案以來形勢最嚴峻的時刻。
跟2009年的“好日子”相比,輪胎業目前的經營效益可謂天壤之別。受益于原材料價格的下跌和汽車銷量的爆發式增長,2009年輪胎業迅速擺脫2008年四季度的低谷并迎來利潤的高峰,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由過去的1%-3%提高到5%。然而好景不長,天然橡膠價格逐漸上漲,中橡協會長范仁德在2010年上半年就判斷,2010年輪胎業日子不好過,想不到一語成讖。
面對成本壓力的不斷攀升,1月13日,中橡協在北京緊急召開輪胎經濟運行分析會。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三角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輪胎企業在會上一致認為,解決目前輪胎行業困境、平抑天然膠價格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國家盡快向市場投放國儲膠,同時盡快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
不過有關行業分析師認為,即使國家拋儲,也只能短暫緩解輪胎企業的壓力,甚至是杯水車薪。中國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太高,而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又比較嚴重,這種局面無法避免。換個角度看,當前的外在壓力正是行業進行結構大調整的有利時機。
要從源頭上緩解成本壓力,輪胎企業應當加快步伐走出去,到國外去種植天然橡膠。受地理環境影響,中國生產的天然橡膠這幾年基本保持在60萬噸左右。中國的天然橡膠約70%依靠進口。有不少企業到境外去種植天然橡膠,可是進展比較緩慢。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