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開始蔓延以來,我國各行各業均受其影響而產生下滑現象,涂料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值得可喜的是,通過這一兩年間國家發布的一系列救市政策,各行各業均得到了很快復蘇。得到明顯體現的行業要數涂料業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前10個月我國涂料產量已達到800萬噸,預計,全年產量可突破1000萬噸。目前,隨著我國“鐵公基”等一系列設施的建設,涂料的使用量也將越來越大,那么涂料產品的質量也勢必會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焦點。而涂料產品質量的好壞,涂料溶劑一定是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據張詩了解,涂料溶劑是涂料配方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約占涂料體系比重的30%-50%。
二甲苯:原油價格上漲帶動二甲苯價格上漲
二甲苯是涂料生產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之一。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在持續增長,國內市場對二甲苯的需求也是十分旺盛。
2008年,我國市場二甲苯的需求量為550萬噸,2009年需求量達到750萬噸,比2008年大增了200萬噸,增長率達到38%。2008年,國內二甲苯的產量達到452萬噸,自給率為83%,2009年我國二甲苯的產量增加到594萬噸,比2008年增加了142萬噸,增長率達到31.4%。但是由于市場需求增長更快,自給率比上年還下降了4個百分比,僅為79%。從消費地域看,我國二甲苯的主要消費地區為華東沿海地區,該地區經濟發達,化工企業眾多,對二甲苯需求量大。據有關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華東地區共消費二甲苯的量達到323萬噸,占全國總需求量的43%;其次為華南地區(消費量為143萬噸,占19%)和華北地區(消費量142萬噸,占19%)。
由于我國自產的二甲苯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每年都從國外大量進口。2008年,我國二甲苯進口量為93萬噸,2009年進口量達到161萬噸,比上年多進口了68萬噸,增長率達到73%。導致2009年進口量大增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上半年國際市場上二甲苯的價格持續走低,要低于國內市場上的價格,使得低價的海外二甲苯大量涌入國內市場;二是2009年我國新建和擴建的一些二甲苯生產裝置相繼開工,可是大部分裝置都是下半年才開始生產,且整體開工率都不高,使產量增加不多。
從二甲苯進口的地域看,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由于距離近,運輸方便,運費便宜,成為二甲苯進口的主要來源地。進口量較大的國家和地區有:韓國,我國二甲苯的第一大進口國,2009年,我國從韓國進口了二甲苯77萬噸,占進口總量的47.8%;泰國(進口量24萬噸);日本(進口量21萬噸);中國臺灣(進口量5.5萬噸);新加坡(進口量4.8萬噸);印度(進口量4.6萬噸);馬來西亞(進口量3.3萬噸)等。
2009年初,我國市場上二甲苯的價格為每噸4800元人民幣,全年價格一直呈現震蕩向上的走勢,到2009年底,價格升至每噸7200元。從2010年開始到現在,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波動幅度頗大,二甲苯的價格也將隨之呈現出上漲趨勢。進入2011年,二甲苯的價格仍然在不斷波動,本周二甲苯主流商談價格在7500-7550元/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