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光譜成像儀具有“圖譜合一”的寬譜段(0.45~0.95mm)和精細光譜(5nm)的探測能力,其在軌獲取的干涉圖經濾波、相位修正、輻射度修正、光譜反演、光譜修正后,得到每一個像元的超光譜圖(曲線)。把每一個像元復原光譜圖中具有同一波長的相對應的光譜強度值(光譜輻射功率密度)集合在一起,并以二維空間排序,即可重構超光譜圖像序列,即每個譜段的準單色圖。再進一步可以合成色彩非常豐富的真彩色圖像。
西安光機所研制的超光譜成像儀裝載在HJ-1-A衛星上。它是國內首先采用靜態干涉型成像光譜技術新原理,研制的一種新型有效載荷。超光譜成像儀在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中發揮特有的作用。它可以監測土地的沙化、鹽堿化、石漠化;探測冰雪災害與森林、草原火災;調查國土資源及廣域土地分類;進行植被分類、植樹造林及退耕還林效果評估以及發現森林砍伐與破壞;服務于農業估產、監測病蟲害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等。對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危及人類的危險事故等的發生、定量化分析、評估等將起著重要作用。
2008年9月6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將首顆環境衛星(也稱為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A、B衛星成功送入太空。2009年3月30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在京組織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在軌交付儀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將衛星正式交付給民政部和環境保護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