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方真研究員為首的生物能源組,在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備工藝上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nergy(Deng Xin, Fang Zhen*, Liu Yun-hu, Yu Chang-liu.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from Jatropha oil catalyzed by nanosized solid basic catalyst. Energy 2011; In press.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和《材料導報》等學術期刊上,并申請專利2項。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采用轉基因技術對小桐子進行遺傳改良研究,獲得高產、高油和抗逆的轉基因小桐子優良品種-皺葉黑高桐,并在云貴地區大規模種植。小桐子一年可開花結實1-2次,成熟的小桐子種子機械冷軋,小桐子油酸值較高(10.5 mg KOH/g),用常規方法制備生物柴油,小桐子油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制備的生物柴油穩定性差。
為了提高小桐子油的利用率,降低生物柴油制備過程的生產成本,提高小桐子生物柴油的穩定性,實現小桐子油連續化商業生產,鄧欣助理研究員和方真研究員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超聲波協同納米固體堿催化制備生物柴油。超聲波輻射傳遞能量,直接作用于反應底物分子,使之劇烈震動,能顯著提高反應速率。同時所選用的納米固體堿具有陽離子可調變性、陰離子可交換性和記憶功能,超聲波協同該催化劑催化小桐子油與甲醇進行酯交換反應,大大縮短反應時間,降低能耗,催化劑能重復使用,可顯著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