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和人造革是我國主要出口創匯型產業,地域分布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大中城市。浙江溫州、廣東高明、江蘇江陰、福建晉江等沿海省市的區域企業占行業規模以上總數80%。根據廣東省塑料工業協會分析,近兩年除了廣東的人造合成革產量和規模在下降,其他主要產業基地的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其中,浙江溫州的產量占全國一半左右。超細纖維材料、聚氨酯合成革用水性材料(水性樹脂和水性色漿)正加快產業化;無溶劑高固合量聚氨酯樹脂在合成革中的應用正在加大。溫州地區已有122家人造革合成革企業,共442條生產線。據統計,溫州地區的人造革合成革企業占國內生產企業總數的38.8%,生產線數量更是占47%左右。不少企業還不斷有新的生產線投產,行業產能處在不斷擴張之中,并將在今后保持快速發展。
超細纖維生產將成為溫州企業新的投資熱點,但是超細纖維人造革的生產投資大、工藝流程復雜、技術人員短缺等成為發展瓶頸。溫州地區的人造革工廠因土地等制約,已有向浙江麗水、江蘇太倉等地區轉移的趨勢,但是受貸款等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轉移速度較緩。
廣東佛山市高明區的塑料產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已成為當地工業的中流砥柱。目前成規模的塑料企業有80多家,被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合成革產業基地”稱號。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高明區成為廣東塑料制品生產總量較大的地區,特別是人造革、合成革的產量已躍居廣東省首位。
得益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帶動,人造革、合成革這類半成品,在義烏市場上銷售量相當可觀。數據顯示,目前義烏擁有皮革生產企業10多家,年產值超20億元;經營企業230余家,其中有20多家國內規模以上企業在義烏設立總經銷、總代理。這也可以看出,義烏皮革生產企業數量明顯少于經營企業,面臨著皮革生產企業規模不大、技術含量不高、技術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品牌意識不高等諸多缺陷。
從目前國內皮革產業來看,與廣東、山東、溫州等地的皮革行業相比,義烏皮革行業因受經營場地等因素限制,還沒有形成規模聚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