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來我國干法氨綸的產量不斷提升,僅在2008年由于經濟危機影響,產量有所萎縮,2010年國內氨綸產能大肆擴張,總產能達到36.49萬噸,并且部分工廠于2011年繼續擴張。
2011年以來,氨綸產業暴利時代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源源不斷的虧損不景氣,致使原本定于上半年投產的氨綸將于下半年集中釋放,例如諸暨華海、浙江雅迪、邦聯等生產企業。
資料顯示,去年氨綸實際產能約為36萬噸,而需求量僅為27萬噸左右,而現在仍然維持供大于求的局面,來自各地的中間商及紡織企業并不能完全消化氨綸的新增產能及以往存量。經過前幾年的投產擴能,終端消費幾近飽和,就目前來看,供過于求的產業瓶頸已在今年集中體現。
尤其是今年,面對原材料的漲價、用工成本的提高、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下游紡織業運營環境十分復雜,下游需求不見放量,新增產能蓄勢待發,后市行業還將持續面臨供過于求得現狀,那么企業盈利水平仍難達到理想狀態。
盡管目前國內氨綸生產企業產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經過上下游的共同擠壓,氨綸利潤水平已逼近成本線,部分規格甚至處于虧損境地,因此,從今年六月份開始,氨綸企業便展開大面積的限產行動,今年1-8月,氨綸實際總產量為16.9萬噸,2010年1-8總產量為17.1萬噸,較去年減少1.2%。由此可見,產能的大肆提升并未給行業帶來可觀的前景,反之卻造就了更大的壓力。
綜之,面臨產能的大肆擴張以及下游需求的持續萎靡,氨綸行業的發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目前,部分企業以轉向提高產品附加值來提升產品的不可替代性,當下市場中低端產品競爭壓力巨大,企業在無利可尋的狀態下仍是舉步維艱,如此看來,產業鏈的健康發展仍需一定時間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