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在京聯合啟動“新材料產業體系建設”咨詢項目。
該項目由兩院院士師昌緒擔任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任項目副組長,分別負責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咨詢研究工作。多位相關院士專家會同工信部、科工局、科技部、發改委、國家標準委的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
新材料是材料工業發展的先導,是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革命性力量。發展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撐和保障,是國民經濟重大工程建設和鞏固國防軍工的重要保障。然而,中國材料產業大而不強,自主研發能力薄弱,關鍵材料保障能力不足,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師昌緒在啟動會上闡明,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材料產業,是發展其他產業所不可或缺的基礎,應明確其先決地位,做到“材料先行”。他還指出,必須重視新材料的研究開發,新材料產業必須建立我國獨立自主的產業體系,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各部門歷時兩年多對材料行業進行了摸底調研。據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高云虎介紹,我國材料行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關鍵材料保障能力不足。大型企業所需的130種關鍵材料中,32%國內完全無法生產,54%國內能夠生產但質量較差,僅有14%國內可以完全自給,但也大多是含金量一般的材料。此外,材料產學研用一體化體系尚未形成,長期以來,材料行業政策環境不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產業發展步伐緩慢。
師昌緒強調,新材料是所有高技術的基礎,但新材料的自身特點是種類繁多,有些批量很小,形不成“規模效應”,風險很高,特別是實驗室研制的成果必須經過工程化才能得到應用;此外,目前我國還有不少項目屬于重復建設,例如碳纖維就是突出一例。
該咨詢項目將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梳理現有材料研發、生產、標準和測試等方面的問題,構建材料產業與研發體系;同時,將有利于發揮全國優勢力量進行新材料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應用,避免重復投入,最終做到“材料先行”,以滿足我國高端制造產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給予此項目高度重視。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副院長干勇,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出席啟動會,肯定新材料體系建設的戰略重要性,并表示全力支持。
據了解,該咨詢項目由中科院金屬所、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承擔,預算經費300萬元。項目下設兩個組,其中結構材料組涉及重大工程用結構材料、鋼鐵、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及復合材料、有色金屬材料;功能材料組涉及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種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稀土及功能陶瓷材料。
項目啟動會上,項目負責人還分別匯報了各課題組的實施方案,30多位與會專家就此進行了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