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歐洲使用者比例居首
當前,醫用紡織品中一次性醫用非織造布發展速度很快,其中包括非織造布和針織布復合材料,膜、泡沫塑料與粘膠劑組成的各種新型醫用材料等,它們已成為臨床用量極大的常規醫療用品。早期被廣泛使用的醫用木漿水刺材料逐步被SMS和復合材料取代。2010年SMS材料在美國醫用非織造布市場占72.5%,復合材料占15.3%,木漿水刺材料占12.3%。
目前,一次性醫用非織造布使用者最多的4個市場依次為:北美、歐洲(以歐盟國家為主)、南美、亞太地區。這4大市場2010年一次性醫用非織造布的市場滲透率分別為:87%、68%、12%及14%。其中,北美是世界醫用紡織品行業的“領頭羊”,它在一次性醫用非織造布的市場滲透率為87%(其中一次性手術洞巾的市場滲透率已達90%~95%,一次性手術衣達到80%),預計2014年會達到93%。其次是歐洲市場,2010年一次性醫用非織造布的市場滲透率為68%,而且他們在開發的一些高附加值醫用紡織品,包括透氣性佳的手術衣,如KC用MICROCOOL材料制作的透氣性佳的手術衣;CARDINAL用BVB材料制作的SMARTGOWN; EDLINE也提供透氣性好的產品在北美市場銷售。根據FROST & SULLIVAN統計,2006年歐洲手術包的銷售收入為3.804億美金,預計在2015年會增長到15.805億美金,其中手術衣、手術鋪單、醫用敷料以及手術器械的CPT(CUSTOMER PROCEDURE TRAY,手術包)會在未來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進一步促進醫用非織造布市場的增長。
2010年南美地區一次性醫用非織造布的市場滲透率在11%~15%,呈緩慢增長趨勢,但預計2014年會達到19%;KC是南美市場的領導品牌,占據著32%的市場份額,其余市場份額為南美當地公司所擁有。
2010年亞太地區一次性醫用非織造布的市場滲透率為14%(其中中國5%;印度19%;日本45%),預計2014年會達到23%(其中中國11%;印度27%;日本62%)。從中國市場來看,“非典”空前推動了隔離服、口罩等各種醫用防護用品的開發,我國接連推出熔噴非織造布及紡粘、熔噴復合非織造布SMS、SMMS隔離服及口罩、紡粘非織造布和TPU透濕膜,以及各種微孔透氣膜復合產品。“非典”流行當年,醫用非織造布總用量比上年增長13%。 同時,國內醫療界已認識到傳統防護服、手術服、口罩、濕紙巾無法滿足抗病毒和舒適性的需要,醫用防護品市場變化已為高性能低成本的非織造布普及應用鋪平了道路。
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醫用紡織品屬于最具發展潛力的一類產業。雖然我國醫用紡織品產業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但與國外相比,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質量方面都還有一定差距。“要在新興醫用非織造布市場上獲得份額,質量和技術永遠是核心競爭力,這是實現國內醫用非織造布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李建全說。
目前穩健研發的全棉水刺非織造布,其良好的品質和性能受到了醫學界和紡織行業的廣泛關注。它采用自動機械化生產,生產周期短,產量高,產品質量穩定,不但避免了傳統棉紗布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資源以及能源的浪費,同時產品兼顧棉紗布和水刺非織造布的優點,在傷口處理上完全符合醫用傷口敷料所要求的無絨屑、不致敏、高吸液性等特點,并具有很好的拉伸強力。穩健生產的“PurCotton”系列產品是家庭日用品。是用醫學的態度和理念生產出日常用品,最大的特點是在醫用環境下生產出無菌、滅菌的健康產品,銷售的主要類別有毛巾、襪子、擦巾、內衣、衛生巾等日用產品,此外還有旅行用品、女性用品、嬰兒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