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重視,才能重用--借"十二五"之機重新審視濕法非織造布發展空間
2011-11-15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濕法 非織造布 發展空間
用于濕法成網的SWP一般長度為0.75mm~1.5mm,而且是高度原纖化的。它們在含有大約50%水分的情況下被壓縮成片,提供給后面的加工。它們在一般造紙所用的設備中,就能非常容易地分散在水中。在比較高的溫度下,很快能和木漿或其他纖維混合。由于SWP具有受熱變粘的特性,所以它們常作粘合用。
對生產濕法非織造布來說,合成漿是一種獨特的重要原料。能夠像木漿一樣在常規的造紙濃度下與木漿混抄,可提高濾水及干燥的速度,改進松厚度及不透明度,并賦予熱封性能。遺憾的是,濕法成網用的合成纖維比一般的紡織纖維要貴20%~50%,因為市場較小而且需要特殊的處理和切斷。特殊的纖維,比如雙組份低熔點纖維就更貴一些,其總的生產規模太小,以至于不能實現經濟規模。
從2004年開始,國內濕法非織造技術得到較快發展。生產設備大多使用斜網成形紙機,也有用圓網紙機、夾網紙機。流漿箱濃度在0.005%~0.025%。
國內在行業分類上,濕法非織造布生產目前還沒有十分明確的歸屬,大部分工廠都是以造紙廠名義,產品都叫特種紙或長纖維紙,它們是用化學纖維或者是化學纖維與天然植物纖維混合生產的,用途比較特殊,主要應用在食品包裝、氣體液體過濾、建筑裝飾、電池、汽車、電子、服裝、清潔用品、醫療等行業。比如,茶葉袋紙、汽車過濾紙、香煙過濾棒紙、鮮花裝飾紙、干燥袋紙、木皮復合紙、商標紙、吸塵袋紙、鏡片擦拭紙、墻壁裝飾紙、窗簾紙、口罩紙、膠帶紙等。目前工廠只有10幾家,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
由于我國目前特種紙用量都比較少,雖然附加值比較高,但是生產規模不大,大部分工廠的具體產量還沒有公布。據估計,一般的產品產量不會超過1000噸,有的只有幾百噸,估計我國每年產量不會超過5萬噸。
"十二五"期間,國家希望濕法非織造布能有比較大的發展,特別是合成木漿的使用,會大大減少進口木漿的壓力(2009年全年進口各類商品紙漿為1367萬噸,進口廢紙2750萬噸)。開發耐腐蝕、高吸附、高精度、多層組合的過濾材料。在多種過濾設備中代替傳統的濾紙,改善過濾性能,緩解進口木材和木漿的緊張局面,實現環保和資源的綜合利用。同時,能解決當前非織造產業不太容易解決的問題,比如:低克重、低厚度、高均勻度、超短纖維無法梳理等。
由于工藝本身的特點,濕法非織造布在國內的發展大有可能。為此,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將對濕法非織造布生產企業加強關注、引導、溝通,盡快完成《產業用紡織品定義和分類》國家標準的制定,讓濕法非織造布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