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是我國在線分析儀器產業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五年,進入“十二五”后,面臨著新環境、新形勢的在線分析儀器產業,目標任務清晰,發展方向明確。但正如業界人士所言:“國內在線分析儀器產業發展,如今還任重道遠”。
“十一五”:在線分析儀器產業增速超過IT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分析儀器行業發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其標志為四個方面:行業規模、運行質量、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從技術進步的角度看,我國在線分析儀器產業在過去的五年中,基本完成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在智能化、網絡化技術上有很大的進展。一批技術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中高檔產品水平,并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國產控制系統進入大型工程,打破了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對國家經濟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2010年,我國分析儀器產品進口289.54億美元,同比增幅38.74%;出口142.78億美元,同比增幅34.01%;其中科學儀器類進口157.3億美元,占儀器儀表行業進口45.6%,同比增幅35.23%。雖然進口數字大大高于出口數字,但從整體發展情況看,在線分析儀器產業在“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實質上超過了風生水起的IT產業。
行業發展仍面臨三大矛盾
盡管在過去的五年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行業依然存在著多個薄弱問題。比如:高端國產儀器技術指標和性能指標總體低于國外同類產品、科技投入和自主創新能力弱、國產儀器穩定性和可靠性與國外產品差距明顯、基礎技術薄弱,還包括制造業與使用儀器的產業技術人才隊伍薄弱等。
專家指出,在經歷了“十一五”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后,我國分析儀器、尤其是在線分析儀器產業正面臨著“求”與“供”的矛盾、“穩”與“高”的矛盾,以及企業投入與市場進入的矛盾。
為了解決以上矛盾,我國“十二五”分析儀器也推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包括國家對重點項目、工程儀控裝備單獨考核、建立國家級開發式技術創新平臺、增加國撥資金在項目中的比例、對聯合并購給予政策支持,以及加大對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的支持。
“十二五”:任務艱巨尚需業界共同努力
高度發展的信息化,給在線分析儀器產業帶來新形勢和新挑戰。“十二五”期間,我國對在線分析儀器產業發展明確了任務和目標,其中目標有幾個數字指標:總產值達到或接近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5%左右,利潤總額達到713億元。出口超過300億美元,其中國產企業的出口額占50%以上。國產品牌產品質量整體提升,國產企業的銷售額占國內行業總銷售額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另外,我國相關產業的目標還包括:基本完成石化、火電、核電、風電、軌道交通等領域中裝備控制系統實現自主化。國產品牌離散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批量生產。基本滿足以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緊急事件公共安全處理為代表的重點領域的需要。組織結構優化升級,積極培養長三角、重慶以及環渤海三個產業集聚地,形成3~5個超百億的企業,百個銷售收入過10億的企業。
業界人士認為,“十二五”期間的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目標和任務已經非常明確,但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還比較艱巨。因此,在廠商初期推出尚未完全成熟但有前景的新產品時,建議主管部門、應用單位等應該可以在適當條件下提供一定的扶持,并在資金方面給予一定的幫助。另外研發人員也應該積極注意到,從在線分析儀器產業的研發角度看,應該與最新的前沿技術進行接軌,這也就是在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儀器儀表高端制造業的標準:實現高端、智能、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