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本次大賽面向廣大學生,包括機翼和橋梁兩個組。大賽旨在普及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設計知識,提高學生對于先進復合材料結構設計及成型工藝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動手制作能力。活動在 SAMPE 中國年會期間為復合材料相關專業的學生搭建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國際舞臺,同時鼓勵同學放開思路,將自己心目中輕質堅固的“完美橋梁、“完美機翼”設計制作出來呈現給業界。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的51支代表隊參加比賽。本次競賽兩組項目分別設有基本競賽、工藝外觀、海報、視頻四個獎項,獎項均被冠名為“中航工業杯”。
在橋梁競賽測試環節中,參賽作品將被兩根相距 23英寸的柱體支撐,外加載荷將作用在橋梁板的中間位置,承受載荷與重量之比值最大者獲勝,橋梁競賽將分成碳纖維和天然纖維兩個組。在機翼競賽中,選手們向超輕復合材料機翼發起挑戰,制造出具有最高載荷重量比的機翼,載荷/重量的比值最大者獲勝。全部參賽作品分別在前來參展的高品公司、MTS公司和長春實驗機公司的檢測設備進行測試,測試數據會統一匯總到中航飛機強度研究所,再經過處理后排出作品最終名次。
同時,海報評比要求每支學生參賽隊都必須提交一張陳述海報,在其上寫明橋梁所用材料,加工過程和/或者設計要點,在技術指標的基礎上,組委會也會對海報進行評判。視頻評比要求學生參賽隊根據自身情況提交一份視頻紀錄片參與評獎。視頻記錄參賽作品整個設計、討論、制作過程,創意可以充分發揮同學們的藝術細胞和創造力。
最終,上海交通大學孫晶晶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天津工業大學王曉旭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西北工業大學成李南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分獲得競賽機翼組一、二、三等獎。同濟大學王占吉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馬豪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王俊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分獲橋梁競賽碳纖維組一、二、三等獎;清華大學程實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哈爾濱工程大學李小康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穎等5名選手組成的團隊分別獲得橋梁競賽天然纖維組一、二、三等獎。大賽評委、中航工業強度所高級顧問、研究員沈真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競賽能為復合材料領域培養年輕的人才。此次競賽與前兩屆相比規模更大,整個比賽過程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希望青年人能夠利用好這樣的平臺,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