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中國家紡行業經濟運行分析
2011-11-24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家紡行業 經濟運行分析
發展動向及建議
(一)棉花價格維穩,增強企業市場信心
自今年3月份以來,棉花價格已進入下行空間,8月底至10月底穩定在每噸1.9萬元~2萬元價格區間,扭轉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價格快速攀升的勢頭,拉動了純棉32S紗的價格持續走低,并穩定在每噸2.7萬元~2.8萬元之間小幅波動。
三季度,棉花的價格比上季度下降了20.9%、棉紗下降了13.8%、滌棉紗下降了9.7%、棉布下降了6.9%、滌棉布下降了7.4%;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了6.7%、2.1%、7.5%、8.1%和15.7%,漲幅明顯回落,說明市場已恢復到正常的價格水平,這對中、下游企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因素。在原料價格回穩的同時,產出品價格仍保持現有水平,由此增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有利于恢復企業對市場的信心。
(二)高成本和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值得關注
自去年以來,原料價格大起大落,各類要素成本及社會責任支出均呈現趨高走勢,我國顯然已進入高成本時期。雖然近幾年來工資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但企業招工仍然困難,尤其難招到20歲~30歲的青年工人。勞動力短缺問題已對一些地區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造成了影響。
(三)歐美國家社會經濟政治局勢動蕩,市場前景撲朔迷離
自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一致下調希臘主權評級以來,歐元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已逐漸蔓延至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沖擊著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歐洲經濟巨擎。導致歐盟成員國面臨如此巨額債務的主要原因是高福利制度和競爭力匱乏。歐洲國家已處于老齡化階段,這種人口結構極大地降低了國家的償債能力,依靠后代人的稅負償還當代人債務的舉債方式難以為繼。同時,有學者認為,缺乏退出機制是導致歐元區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見,組建歐元區后出現的固化和放大各國經濟結構中的不合理因素的負面效應超過了其優化各國經濟結構的正面作用。
近年來,美國國債一路走高,2010年底已突破14萬億美元的規模,增大了經濟運行風險,預示著未來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擴張力度會
逐步收縮。
另一方面,就業形勢惡化,自今年4月份以來,失業率一直在9%以上,國內居民消費能力減弱,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引發了痛斥資本貪婪的“占領華爾街”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現已蔓延至全球,表達出了民眾對金融秩序和收入分配不公等問題的強烈不滿。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政治局勢如此動蕩,經濟復蘇勢頭已全面放緩。為控制失業率,緩解社會沖突,多國政府減少進口,增加產品輸出,對回國投資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這些措施使得中歐、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增多,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現抬頭趨勢,這種情況必將對中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為此,國內企業應加快產品和技術升級,創新渠道和品牌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及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上的占有率。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