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國家先進復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自2009年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以來,緊緊圍繞威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創新型園區的戰略需求,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引擎,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基地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核心競爭力日益增強,推動了全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發揮政府作用,創造良好環境。為了切實抓好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威海高新區成立了以管委會分管主任為組長的“威海先進復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領導小組,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規劃方案。同時,制定并修改了《關于扶持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意見》、《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創新資金管理辦法》、《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海外學人高科技創新園孵化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等,用足用好國家的相關政策,營造有利于新材料產業自主創新的環境,推動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
依靠科技帶動,完善創新體系。多年來,該基地始終把鼓勵企業走產學研合作的道路與建設技術創新平臺作為推動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不定期召開高校高科技企業聯誼會、組團外出考察等形式,促進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聯合。基地內90%以上的企業都開展了產學研活動,威高集團與中科院、四川大學、解放軍301醫院等廣泛開展技術合作,先后建立了長春威高醫用高分子研究發展中心、川大威高生物材料及制藥工程研發中心等9個重點研發機構;光威集團通過與中科院化學所、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日本東邦碳纖維株式會社、日本上州屋株式會社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確保了公司產品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基地內擁有市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24家,其中,國家級企業中心2處,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處,博士后工作站1處,省重點實驗室3處,院士工作站2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處。創新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為材料集群的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聯手骨干企業,加快產業發展。一是積極申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帶動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近年來,新材料產業列入省級以上各類科研及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60余項,獲得補助經費近2億元。二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以“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為依托,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產權工作體系,重點扶持發明專利的申報,提高專利申請的含金量,全面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綜合運用能力。三是堅持產學研結合,做好創新平臺建設。四是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培育科技型企業。高新區創業中心不斷加大孵化工作力度,在確保入駐企業數量的同時,更加重視引進企業的質量,近年來先后培育了三盾焊材、威硬工具、世創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優質企業,為基地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的壯大儲備了力量。五是積極優化企業融資環境,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基地建設兩年來,以碳纖維及制品、生物醫用材料、金屬材料、納米高分子材料等為重點領域的先進復合材料產業異軍突起,僅去年先進復合材料產業就實現產值54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利稅16.7億元。
目前,基地內擁有復合材料企業21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7家,聚集了威高集團、光威集團、萬豐鎂業等骨干企業。其中,大專以上科技人員3776人,占職工總數的35.7%。威高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光威集團擁有國內目前最大的碳纖維制品生產基地,萬豐鎂業正在打造“亞洲最大的鎂合金產業基地”。骨干企業快速膨脹,帶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形成了碳纖維及制品、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特種金屬材料等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