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里能提取出天然橡膠?蒲公英橡膠是否值得大力推廣?2日,專家對兩個疑問給出了肯定回答。2日上午,在第六屆青島國際橡塑技術論壇上,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張立群認為,天然橡膠需求量不斷增加,但其增產能力受到限制,因此生長周期短、產膠量大的蒲公英橡膠草是一種很好的替代資源。
2日上午,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青島科技大學承辦的第六屆青島國際橡塑技術論壇在青舉行。會議云集了來自世界各地高分子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工程技術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高分子化學的發展。“蒲公英中也能提取出天然橡膠?”答案是肯定的,這也是北京化工大學張立群教授帶來的“蒲公英橡膠”課題。
張立群教授介紹說,橡膠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來自橡膠樹,另一個主要由化學合成。而天然橡膠主產區在東南亞國家,由于橡膠樹樹齡偏高、土地資源限制,使得天然橡膠的增產能力受限制。此外,由于石油資源的大量消耗,用于生產合成橡膠的原材料也將受到限制。目前世界每年橡膠消耗量為2000萬噸,需求量在逐步上升。有專家預測在未來幾十年內,世界天然橡膠將嚴重短缺,因此,尋找替代資源勢在必行。
“關于產橡膠的植物,目前已經探明有2500多種,理想的橡膠植物應該具備一年生且生長迅速、產膠量大的特征,其中,蒲公英橡膠草就可以滿足這些要求。”張立群介紹到,蒲公英橡膠草又稱青膠蒲公英,首次發現于我國新疆和哈薩克斯坦的邊境,當時作為一種戰略資源進行研究,發現其含橡膠質量分數較高。蒲公英橡膠草當年即可收獲提膠,產膠周期短,且橡膠質地較輕。它能夠在寒冷地區生長,有較強的抵抗病菌和害蟲的能力,不僅可以密集種植,收割還可實現自動化,而橡膠樹必須人工割取乳膠。
“目前,我們在海南有一片蒲公英橡膠草的實驗地。近期來看,在經濟效益上也許還不是很明顯,但從長遠來看,它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將能大力推廣。”張立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