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高勇在會上詳細分析了今年以來紡織經濟的運行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今年以來紡織行業盡管產銷、出口都呈增長趨勢,但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行業利潤增速則持續回落,小企業效益嚴重下滑。高勇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影響行業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原料價格大起大落。棉花價格大漲大跌帶動化纖短纖、紗、布等紡織產品價格均呈現大起大落走勢,到8月底主要化纖、紗、布產品價格均較3月下降了30%左右。二是企業融資難問題突出。流動資金緊缺使得企業無法正常進行原料采購,導致原料占成本比重較大的棉紡、化纖行業減產或停產現象多有發生;有些企業迫于資金壓力,低價拋售產成品回籠資金,加劇了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部分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借助于民間借貸,資產風險大大增加。三是生產成本上漲壓力增大。今年上半年,盡管紡織原料價格已進入下行周期,但與上年同期相比,價格仍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其中棉花價格同比提高約70%,主要化纖產品價格同比提高約30%。另外,許多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現象,促使工人工資繼續提高。四是人民幣升值加大出口壓力。五是國際市場情況仍不樂觀。在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主體的發達國家中,日本市場受地震影響需求萎縮;歐盟、美國市場服裝進口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廣大新興市場物價上漲以及部分地區政局動蕩因素影響,今年以來終端消費需求增速較上年減緩。
高勇說,目前來看,以上影響紡織經濟運行的主要問題年內都難以有根本性的改變。作為給紡織企業提供專件和器材的企業必須要調整觀念,適應當前行業發展和全球經濟形勢的環境,做好應對準備。
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王樹田介紹了今年以來紡機行業經濟運行情況。他說,紡機行業與紡織行業的市場情況是一致的。今年以來,各類紡機設備銷售與去年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已不能同日而語。首先是近兩三年來銷售一直火暴的電腦橫機市場冷了下來,緊接著是紡紗設備不提貨現象屢屢發生,部分紡紗企業開始積壓產品。王樹田說,在總的銷售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今年紡織機行業的經濟運行呈現出了一個新的特點:先進成套設備銷售明顯趨好。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銷售細紗機600萬錠,長車就占到32%,經緯紡機長車的銷售甚至占到細紗機總銷售量的50%;另外,截至8月底,我國進口紡機設備接近40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全年有望突破歷史最高水平。這充分表明紡織企業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市場更加關注那些自動化程度高、能夠節省用工、提升紡織產品質量的節能減排機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器材的進口呈負增長,特別是鋼片綜,是進口量最少的一類器材。國產鋼片綜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產品質量已經完全可以頂替進口。
參加會議的紡織器材企業的負責人在會上交流時普遍認為,今年以來紡織市場的波動并未對器材企業造成多大的影響,大多數企業都保持著產銷兩旺的態勢。紡織市場銷售不好的時候,企業為了開拓市場,往往會加大品種的更換頻率。今年以來,由于棉花價格的大幅波動,許多企業從原來紡純棉紗改成紡化纖紗,相應的一些器材就需要更換,這反而帶動了器材的銷售。
對于器材行業未來的發展,與會代表認為,首先,隨著用工成本的上升,提高設備的精度和效率至關重要,器材的開發和生產也必須要跟上這一要求。第二,目前,我國每年仍有相當一部分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國產紡織器材在材料精度、產品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與進口器材還存在著差距,我們應盡快趕上。第三,希望行業協會與企業共同推進和完善每一類器材產品的標準制定,或者可以引進國外標準。
會議期間還邀請了浙江大學李建琴教授作了題為“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與趨勢分析”的報告。李建琴的報告深受與會企業家的歡迎,他們認為全面了解和掌握當前宏觀經濟經濟的大環境對于前瞻性地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