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2011年11月8日)眼下,日本的中小型塑料加工企業和模具生產商在日元匯率創新高和低成本國家發起激烈競爭的雙重壓力下掙扎,不過有些企業卻表示,他們將高新技術和擴大全球觸角視為未來增長的關鍵。
比如,日本汽車注塑商和模具生產商明治合成株式會社稱,已與化學行業的一家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出利用激光加強塑料與其他材料粘合度的新技術,而且相比傳統技術所需的表面粘合面積更小。
該公司總部位于日本大崎市,配備有80臺注塑機和125名員工,銷售部門負責人Imai Nobuyoshi說,這一創新成果在設計塑料零部件方面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且將成為該公司業務增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Nobuyoshi說:“總體來看,日本經濟主要倚賴出口,而隨著日元的升值,出口業務在不斷萎縮。同時,日本企業降低自身價格與中國企業展開競爭也十分重要,[但]要做到這點非常困難。”
他說:“就我們自身而言,我們正在推出一種利用激光即可粘合塑料的新技術。”
Nobuyoshi介紹說,這種粘合工藝瞄準的應用領域之一是設計出更好的塑料傳感器用于散熱器、轉向系統和其他汽車系統。明治合成株式會社約有80%的業務來自日本汽車行業。
該公司參加了在10月25日-29日舉行的日本規模最大的塑料類貿易展-東京國際塑料展(IPF),其所在的展廳包括了43家日本的塑料類中小企業(SME)。
如今,日本有許多中小制造商面臨著本國市場萎縮的困境,他們需要加大在全球市場的參與度,由日本政府建立的中小企業和區域創新組織的海外銷售和市場高級經理ShigenoriNada這樣說道。這家政府機構是IPF中小企業展館的組織者。
同樣任OSMERI東京辦事處海外銷售和市場高級經理的Yasuo Hiruma說:“這類中小企業在當前日元升值的局面下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壓力!
Hiruma說,隨著日元徘徊在75日元:1美元的戰后最高水平,有能力在海外開展業務的日本大型企業可以將生產遷往更具成本效益的海外國家,但中小企業卻沒有這方面的條件。
參展IPF的一家同時從事模塑和模具生產的企業已經擴充了海外業務,該公司稱,現在他們正將采用更高新的技術,比如生產用于鏡頭生產和生化產品的高精密模具。
株式會社長津制作所在日本的兩座模具生產廠現有120名員工,在中國合資組建的兩座模塑和裝配廠有700名員工,并配備了51臺Fanuc注塑機和23臺住友塑機,這家總部設于日本川崎的公司的首席運營官Kiyoshi Yamanoi這樣介紹說。
他說,該公司現正設法在攝像機和手機零部件的主營業務范圍外開拓醫療、汽車和納米產品市場。
Yamanoi認為,對這家公司來說有兩點很重要,一是開拓新技術,二是日本管理者在IPF上經常提到的“控制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