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資訊 >> 石化 >> 市場行情 >> 正文
國際油價2012還坐“過山車”?
2011-12-31 來源:新華能源
關鍵詞:成品油 原油 定價機制
   導語:回顧2011年原油價格“過山車”式的走勢,我們發現三個特點:季節性規律對油價的影響逐步弱化,油價緊隨經濟趨勢變化,地緣政治影響與日俱增。今年年初以來,受中東局勢動蕩、歐債危機未決、美元量化寬松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演“過山車”行情。前四個月,國際油價一路飆升;之后有所下滑,但進入10月,伊朗等地的緊張局勢促使國際油價再度上揚,并呈現劇烈震蕩格局。即將到來的2012年,國際油價還會繼續“過山車”嗎?

  紐約市場油價全年上漲逾8%

  國際油價30日以下跌結束了全年交易,但盡管如此,2011年紐約市場石油價格仍累計上漲了8%以上。在2011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里,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82美分,收于每桶98.83美元,跌幅為0.82%。
  2月交貨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63美分,收于每桶107.38美元,跌幅為0.58%。但從全年來看,紐約市場油價累計上漲逾8%,而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更是累計上漲13%以上。
  2011年國際油價走勢動蕩,雖然全球經濟放緩為原油需求蒙上陰影,但地緣政治風險仍為油價提供了上漲的持續動力。尤其到年底,中東地區一些國家的緊張局勢加上伊朗暗示,可能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更是再度將油價推至每桶100美元左右的水平。

  2011年國際油價上演“過山車”

  近日,國際原油價格“六連漲”,并再度突破100美元大關。回顧2011年,國際原油價格上演了一幕“過山車”行情,高低點價差達每桶38.26美元。國內成品油市場則總體較為平穩。
  從今年年初開始,“阿拉伯之春”從突尼斯首先沖擊到了埃及與利比亞。3月19日,美軍實施“奧德賽黎明”行動,位于地中海的導彈驅逐艦巴里號向利比亞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至此,一場由利比亞人民引發的利比亞國內動亂,最終演變成了法、英、美主導的西方多國與利比亞的國際戰爭。
  但進入10月份,伊朗局勢的緊張促使國際原油價格再度上揚,并呈現劇烈震蕩的格局。11月,美國以懷疑伊朗試圖發展核武器為由,決定對伊朗發起新一輪制裁,制裁的重點是金融和能源。制裁令發出后,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紛紛跟進。而這直接致使國際原油價格從年內75.67美元/桶的底部一路震蕩上行。

2011國際油價走勢盤點

  2011年年初國際油價高位運行 一度破百

  中國傳統春節期間,受埃及局勢動蕩的影響,國際油價表現強勢,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結算價一度站上了一百美元大關。蘇伊士運河在全球石油運輸的重要性上幾乎與霍爾木茲海峽同等重要,投資者擔心埃及局勢的不穩可能會影響到全球原油市場的供應。目前,倫敦布倫特原油已破百,但作為國際市場上重要參考基準之一的紐約WTI原油價格仍徘徊在每桶90美元左右。
  在眾多分析人士看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對原油需求的增加,國際油價正在回到前期高價的“結構性牛市”路上,紐約倫敦兩地國際油價在年內雙雙再破百應無懸念。原油市場研究重要的機構之一高盛甚至預言,在今年二季度目前表現相對較弱的紐約WTI原油價格將再破百,2012年會繼續上漲到每桶110美元。

  3月日本大地震:國際油價跌幅接近4%

  作為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費國,2009年日本原油消費為1.98億噸。日本的原油幾乎全部依靠進口,進口依存度達到99.7%。此次地震將影響全球石油的需求量。紐約油價3月11日開盤即大幅下挫,一度跌破每桶100美元關口。盤中最低在每桶99美元附近徘徊,跌幅接近4%。倫敦市場油價跌至每桶113.84美元,出現七周以來的首次下跌。
  短期內,由于日本部分煉油廠和其他石油行業相關的基礎設施被地震和海嘯破壞,許多工廠停產,短期經濟的暫時停滯可能將使日本石油需求放緩,對于日本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期下降,往往會有“應聲而降”的作用,使得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挫。

  4月國際油價逼近110美元 再創兩年半來新高 分析:仍處上行過程

  受美國利好經濟數據和中東動蕩局勢推動,國際油價4月1日再次刷新兩年半以來的收盤新高,紐約市場油價盤中一度突破每桶108美元。為2008年9月22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格,盤中最高達到108.78美元。同時,ICE布蘭特5月原油期貨報收于121.06美元/桶,為2008年8月2日以來最高收盤價格。
  如果利比亞局勢能在短期內緩和下來,這一因素對于國際油價的支撐作用將減弱;另一方面,美元指數面臨方向性的選擇,如果掉頭向上可能壓制油價的漲幅,再度向下的話將繼續助推油價上漲。”

  5月國際油價一周暴跌14.7% 引發“拐點”爭議

  在經歷了一年的牛市之后,國際大宗商品伴隨著本·拉丹之死的消息拉開了集體跳水的序幕。5月5日,大宗商品市場全線大跌:國際油價暴跌近9%,紐約油價跌至每桶100美元下方,創近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本金屬全線下跌,黃金下跌2%以上,白銀更是大跌8%。而追蹤24種原材料價格走勢的標準普爾GSCI指數則重挫6.5%,創兩年半以來最大跌幅。
  興業期貨能源分析師龍玲描繪了這波石油走勢的路線圖:原油價格的飆升帶來通脹預期的大幅上升,在通脹預期下,投資者傾向于增加實物資產,從而進一步推動商品價格上漲。在這樣漲聲一片的環境下,大量的投機買盤涌入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場。而隨著價格的持續上升,風險也在不斷累積。本·拉丹被擊斃的消息可以說是一個導火索,前期大量多頭獲利盤涌出;加上美元上行以及需求放緩等因素集中爆發,原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6月歐佩克意外不增產 國際油價重上100美元

  歐佩克周三在維也納舉行會議,討論是否增加石油產量。與此前市場預期相反,會議最終決定維持現有產量不變。這一消息刺激當天油價重回100美元大關。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市場要求歐佩克提高產量,平抑油價的呼聲加強。因此歐佩克的決定令投資者大感意外,外界之前普遍預計該組織會將石油產量每天提高100萬至200萬桶。受此消息影響,紐約商交所7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當天收于每桶100.74美元,漲幅1.67%。

  6月27日國際油價盤中跌破90美元 “中東溢價”消失殆盡

  截至北京時間27日17時,紐約8月份原油期貨跌0.8%,報90.44美元。至此,油價已跌回到2月中旬的水平,將地緣局勢動蕩所帶來的“中東溢價”回吐殆盡。此前,該合約在電子盤中一度大跌1.5%左右,擊穿90美元的整數關口,低見89.83美元,接近四個月低點。而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則大跌近2%,至103.8美元附近,此前該合約曾跌破103美元。上周四,紐約和倫敦兩地基準油價分別暴跌4.6%和6.1%,主要因為當天IEA意外宣布大規模拋售戰略石油儲備干預油價。
  在經歷了一波“倒V型”走勢后,原油價格已重新回到了2月中旬,也就是前一輪上漲啟動時的水平。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油價仍受到幾方面因素壓制。首先是IEA依然堅持的“高壓”態勢;同時對于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疑慮升溫,也不利于油價的需求;另外,在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即將結束前美元的連續走強,也壓制了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

  希臘獲援推高國際油價 7月紐約油價破每桶100美元

  救助希臘方案的通過、美國原油庫存降幅超預期以及國際能源署表示不再釋放戰略儲備的消息提振國際油價,紐約油價6周以來首度在盤中突破每桶100美元。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歐債危機得到緩解,市場樂觀情緒將加強,同時,目前沒有跡象顯示歐佩克計劃減少原油供應,預計下周紐約市場油價將在100美元/桶價位徘徊。

  8月國際油價周跌9.2% 國內油價巋然不動

  受美國經濟前景擔憂和美元上漲拖累,4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暴跌5.30美元,報收于每桶86.63美元,跌幅為5.8%,創2月18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5日,由于投資者對歐洲債務危機蔓延的擔憂緩解,國際油價有所回升,結束了五連跌,但全周仍下跌9.2%。
  國際油價上周下跌9.2%,然而國內成品油調價指標竟然沒有多大變化,截至目前仍然為正。專家稱,如果國際原油價格維持目前的價位,至少要到本月底才能突破4%的調價“紅線”。有消費者認為,國內成品油調價指標急需修改。

  9月國際油價一個月反彈10% 油企“逃離”降價窗口

  國際油價近一個月反彈10%,預期中的國內油價降價窗口已漸行漸遠。根據息旺能源監測,截至9月6日,布倫特、辛塔、迪拜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為-2.96%,較上周大為降低。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際油價的上行,調價窗口正向上漲方向移動,降價預期逐漸減弱。
  這種預期已經體現在了市場上。據報道,三大石油企業已經開始借中秋國慶等節假日消費旺季的來臨試探性地逆向上推成品油批發價。中石化廣東地區柴油批發價全面上推60元/噸,9月1日以來中石油、中海油柴油批發價也每日小幅上漲。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逼出的國內油價下調時機非常脆弱,可以說稍縱即逝。隨著國際油價出現反彈,近期下調成品油價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國慶前一周國際油價暴跌9% 節后或現下調窗口

  因歐債危機加劇等悲觀情緒影響,國際油價上周暴跌9%,截至北京時間昨日16時許,紐約油價仍在每桶80美元以下波動,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報102.6美元每桶。受此帶動,衡量國內成品油調價的三地原油變化率再度由正轉負。據大宗商品機構易貿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3日收盤,三地原油變化率已由正值轉負,變為-0.66%。易貿資訊表示,若后期布倫特原油價格保持在104至105美元/桶附近,國慶長假期間,三地變化率將跌破-4%,節后現調價“窗口”。

  11月國際油價連續第三周上漲 漲幅超5%

  由于歐洲債務危機出現企穩跡象以及美國消費者信心大幅上漲,國際油價11日上漲,紐約油價全周漲幅超過5%,為連續第三周上漲。伊朗核問題等地緣政治因素繼續為油價上漲提供動力。而且,伊朗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國將在12月歐佩克例會前要求成員國減少石油產出,將其恢復至利比亞動蕩局勢爆發前的水平,這將導致全球石油供應減少。到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21美元,收于每桶98.99美元,漲幅為1.24%。全周來看,紐約油價上漲4.73美元,漲幅為5.02%,為連續第三周上漲。

  12月27日國際油價連續六天上漲破百 

  受美國利好經濟數據等因素推動,國際油價27日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紐約油價收于每桶101美元以上。當天,美國行業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12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數從上個月的55.2大幅升至64.5,為近8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顯示美國消費者在新年到來之際對就業市場以及經濟前景的看法均有顯著改觀。

2012國際油價走時如何延續

  國際油價明年或繼續坐“過山車”?

  2011年這樣的“過山車”行情或將在2012年延續。中國社科院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2012年將是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的一年。原油走勢取決于中東政治走向、歐債危機、美國經濟走勢以及新興經濟體發展前景。其中,中東局勢變動對油價影響最大;若歐債危機蔓延至實體經濟,國際油價將進一步下探;預計美國因素對油價沖擊不大,而新興經濟體旺盛的原油需求將對國際原油形成需求面上的支撐。
  對于2012年國際油價,業內人士則有不同解讀。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所長單衛國認為,2012年國際油價不會大幅低于今年平均水平;預計WTI均價或達95美元/桶,布倫特或達105美元/桶,兩者價差趨于縮小。而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則認為,若明年伊朗形勢穩定,則在需求變化不大、美元匯率穩定的情況下,隨著利比亞原油產量的恢復,國際油價或重回80美元至90美元區間。
  展望2012年,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認為,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基本與國際油價保持同向,預計受國際油價維持較高走勢的影響,明年國內成品油總體價格水平也相對較高。但控通脹的政策背景會適當抑制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幅度,價格波動也將相對平緩。
  該機構預計,2012—2014年,我國新建及擴建的煉油總產能將達3.5億噸左右,主要分布在沿海以及西南內陸。2012年我國原油加工量及汽柴油產量將有所增長。汽柴油消費也將平穩增長,但增幅或有所減緩,預計柴油總體需求將增長7%-8%。

  王震:2012年國際油價或回調

  中國石油大學金融學教授、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認為,2012年如果伊朗形勢穩定,則在需求變化不大、美元匯率穩定的情況下,隨著利比亞原油產量的恢復,明年國際油價或重回80美元至90美元區間。這將有利于緩解國內油荒,并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帶來寬松的外部環境。
  從需求面講,歐債危機尚未有根本解決的辦法,明年歐美市場對原油需求仍將是疲軟狀態。盡管明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會有所下降,但國際原油需求的增量部分仍將來自于新興經濟體。總之,明年原油需求增長幅度有限,對油價影響也相對有限。
  可以預期的是,2012年利比亞原油供給會逐漸恢復。由于敘利亞不是重要產油國,敘利亞局勢對原油供給影響有限。鑒于此,伊朗局勢將成為明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總體來看,利比亞、也門的局勢在緩和,美國希望中東國家有序轉型,明年中東地區的形勢很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因此中東地緣政治因素推高油價的可能性不大。
  從貨幣角度講,2012年美聯儲是否會繼續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是決定國際油價是否繼續走高的因素之一。從匯率角度看,我不認為美元走強會成為長期趨勢,明年美元也不會大幅波動,美元匯率變化對國際油價影響有限。明年國際油價會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震蕩運行。預計WTI價格將在80美元至90美元波動,BRENT價格會重歸100美元以下,而且二者之間的價差會縮小。

  2012年國際油價或震蕩走高

  在利比亞內戰、伊朗局勢緊張等地緣政治影響和歐債危機、美債危機等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爆發影響下,2011年原油價格整體處于寬幅震蕩格局。市場人士指出,地緣政治局勢和歐債危機在2012年依然左右著油價走勢,未來一年國際油市難以平靜。
  未來原油震蕩的局面不會改變,在不出現風險事件的條件下,大多數機構依然看好2012年原油走勢。
  在歐債危機不會引發二次衰退的前提下,光大期貨分析師董丹丹認為,2012年全球的原油需求將穩步攀升。最大原油消費國美國的經濟復蘇進程相對順利。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使經濟面臨軟著陸,工業生產的增長和較大的汽車保有量也令中國的原油需求維持穩定增長。歐洲消費了全球15%的原油,雖然2011年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但歐洲的石油需求較2009、2010年僅出現小幅下滑,整體依然平穩。因此,在不出現風險事件的前提下,2012 年全球原油需求將穩步增加。此外,董丹丹認為,“2012年為全球大選之年,提振經濟的種種舉措將為原油需求提供保障。原油需求不會比2011年更差。”
  國際投行也紛紛看好2012年油價。國際投行對2012年北海布倫特油價預測的匯總顯示,2012年油價預測的平均值分布在每桶95美元至120美元之間。僅蘇格蘭皇家銀行對油價較為悲觀,預測值低于每桶100美元;高盛則預計,2012年原油均價在每桶120美元左右;德意志銀行和巴克萊資本對油價的預測值相同,均為每桶115美元水平。

  國際能源署預測國際油價未來10年可能繼續高企

  國際能源署(IEA)署長田中伸男表示,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在2020年達到頂峰,之后下降,而高油價的風險迫在眉睫,國際油價今后10-20年將繼續高企,2035年或漲到135美元/桶。
  田中伸男稱,高油價雖然有投機因素,但市場的供應會越來越趨緊,因為需求的增長速度可能會超過生產的速度,今后10到20年國際油價將繼續高企。如果能源利用效率保持不變,如果可再生能源總量無法迅速提高,且沒有核能的發展,到2035年石油價格將達到135美元/桶。
  他認為,中印等新興國家將需要更多的石油,對于21世紀全球能源趨勢來說,中國還有亞洲的其他地方可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從全球的層面來看,中國的需求將在2020年達到頂峰,之后下降。此舉意味著,在國內石油生產增速緩慢的情況下,我國將需要進口更多的石油,花費的金額也將更大,國際油價的動蕩對中國的影響更大。
  國家將在現行體制機制框架內,圍繞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改進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以及調整掛靠油種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論證過程中,待各方面意見基本達成共識后,擇機推出。

國內定價機制改革“破冰”在即

    國家將在現行體制機制框架內,圍繞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改進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以及調整掛靠油種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論證過程中,待各方面意見基本達成共識后,擇機推出。

  2011國內油價調整回顧:

  2011年2月20日成品油價首次上調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日宣布,自20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350元,相當于90號汽油全國平均零售價每升上調0.26元,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上調0.3元,漲幅為4.5%。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說,去年12月22日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震蕩上揚。1月22日,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超過4%,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應適當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但考慮當時的物價形勢、春節以及成品油市場供求狀況,國家適當推遲了提價時間,控制了提價幅度。
  據了解,如不控制提價幅度,按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這次油價漲幅約為10%。國家已要求中石油、中石化發揮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作用,自行部分消化原油價格上漲壓力,補貼煉油企業。

  2011年4月7日國內成品油價第二次上調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6日宣布,自4月7日零時起,汽油、柴油零售最高限價每噸分別提高500元和400元,相當于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上漲0.37元和0.34元。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為盡可能減輕調價影響,國家加大了對成品油價格的調控力度,進一步壓縮了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加大了企業自行消化的比例,并適當推遲了調價時間。
  業內分析人士稱,過去一個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如不控制提價幅度,按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我國汽油每升應再增加約0.4元。

  2011年10月9日成品油年內首次下調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日決定,自10月9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300元,相當于每升分別降低0.22元和0.26元。
  曹長慶表示,按照現行定價機制,國內油價調整主要是依據國際市場一段時期內相關原油價格變動情況。國際市場某種原油某一天或某幾天價格變化較大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不會調整,只有當國際市場相關油種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國家才會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主要為了避免國際市場油價劇烈波動導致國內油價頻繁調整。
  8月初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震蕩下行。國際市場油價從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點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確實早就超過了4%,但從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看,有一個逐步回落的過程,近日才達到4%的調價邊界條件,國家因此決定適當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

  專家談定價機制改革:

  林伯強:目前國際油價低迷是調價機制改革合適時機

  國際油價漲跌起伏數月,為何此次調降姍姍來遲?對此林伯強表示,上一次成品油降價是去年6月,已經隔了很長時間,這次的降價應該是消費者十分高興的事情,之所以會覺得姍姍來遲是因為:距上次4月份上調油價后國際油價一路下跌,此后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進行調整,此次4%的下調幅度與4月份以來的國際油價下跌幅度相當。而受歐債影響國際油價低迷正是成品油調價機制改革的好時機。
  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成品油改革新機制的出臺正處于最后的審理程序中。屆時,改革方案將包括縮短調價周期,改革掛靠油種等。
  按照當前我國成品油(汽柴油等)定價機制,當國際油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加權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油價。而林伯強指出,該周期難以滿足國際油價大幅波動的現狀,而目前國際油價低迷正是調價機制改革的合適時機。“最忌諱在油價上漲區間進行改革,會更加刺激油價攀升。”

  葉檀: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國內居高 定價機制決定

  從5月份開始,國際油價一直處于下行通道,然而,我國成品油價格自今年4月7日上調之后卻再未調整。對于要讓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的中國來說,國際油價一片跌勢,為何我國成品油調價窗口卻遲遲未能打開?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這樣是由目前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決定的。
  葉檀:我們國內的成品油價或者是批發油價未必會跟著國外的油價下跌,因為從國際上來看,最近出現一個油價下跌是因為實體經濟放緩產生的結果,如果定價市場化,整個原油成品油的價格應該有同步的下跌過程,但是我們國內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國內的批發價和成品油的定價有一套比較特殊的體制,既跟國際掛鉤,但是它的掛鉤又不緊密,需要22個工作日而且要根據國際上三個原油產地三個油價標準核定自己的標準,所以要達到這個標準比較難,我們看到在全球油價下挫過程中,我們國家的油價事實上還保持比較高的位置,沒有同步下跌,只有中國的油價定制體制發生變動,這樣的情況才會發生改變。

  董秀成:調價周期過長 國內滯后于國際油價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所參照的調價周期過長,導致國內油價常常滯后于國際油價的運行趨勢,也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
  董秀成分析,我國現行的定價機制中所要求的22個工作日是移動的,即最新一天的價格向前推22個工作日之內的價格為有效采價區間。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經歷了一場瘋漲行情,油價整體水平往往單月漲幅就達到10美元,而在下跌的時候卻斷斷續續周期較長,這樣在采價區間內的價格跌幅就難以達到4%的標準,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種原因國內成品油調價幅度經常不到位,給下一次調價造成困難。董秀成舉例說,如果按照正常測算價格應該漲價至8元/升,而國家考慮到某些因素而收窄漲幅,僅調至7.5元/升。這樣,后期如果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參照調價標準需要下調至7.8元/升時,基于當時國內油價水平已經低于國際現狀,而無法再行下調。
  一方面由于我國成品油調價的整個流程不夠透明,三地原油變化率的測算過于神秘,國家多次在調漲時采取的控制漲幅的做法消費者也不了解;另一方面在國際油價下跌時,由于調價周期較長等諸多原因又造成國內調價條件尚未滿足而無法下調,消費者產生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的印象可以理解。

  油價終于跌了 專家解讀定價機制改革三大趨勢

  參與了國家發改委定價機制修改工作的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透露,這次修改方案中,周期、幅度、掛靠油種都會改,這個工作其實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他也建議國家利用目前國際油價溫和的時機推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改周期:因油價將面臨頻繁波動

  在2009年國家制定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時,限定了與國際油價聯動的兩個必要條件,一是“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二是幅度超過4%時,當時這么做,主要是為了避免國際市場油價劇烈波動導致國內油價頻繁調整。然而,實踐證明,目前這一機制已經不適應國際油價的走勢。“今后我們面臨的更可能是油價經常性的大幅度波動,”林伯強說,成品油定價機制第一個要改的就是定價周期,“周期可能從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也就是14個自然天。”

   改幅度:使成品油價格更“敏感”

  國際油價變動的幅度限制也將相應縮小。林伯強對記者說,這是為了使成品油價格機制對短期油價波動更敏感,更加適應國際接軌的基本原則,使得成品油價格機制更加貼近市場,適應目前國際油價大幅度波動特征。

  改油種:進口量大的油種,對油價影響的權重越大

  掛靠油種是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成品油參考的三地原油中的三地包括,布倫特、迪拜以及辛塔。這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決定了國內油價調不調。
  而一直以來,大家口中所說的“國際油價”多半指的卻是另一個地方的油價——美國西德克薩斯原油(WTI)。此前所說的,今年8月初,美國WTI油價連續下跌5天,國內成品油掛靠的三地原油卻是上漲趨勢。公眾也質疑,為什么我們的油價不追隨WTI呢?在下面的修改中,關于原油掛靠地的改革可能會根據實際進口地進行加權計算,進口量大的地方的原油價格,在參考數據中占的分量就相應較大,而像WTI如果進入掛靠的行列,也會依據實際進口份額進行加權換算。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
查看評論】【 】【打印】【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遵化市| 临沂市| 梧州市| 泗洪县| 甘南县| 龙口市| 大城县| 巫溪县| 连平县| 荥经县| 台南县| 澄迈县| 文山县| 汉阴县| 高尔夫| 太仆寺旗| 含山县| 莒南县| 普兰店市| 洪洞县| 柳林县| 定结县| 达州市| 壤塘县| 开化县| 辽阳县| 醴陵市| 东乡县| 南京市| 屯留县| 封丘县| 绍兴市| 交口县| 桂平市| 明溪县| 肇源县| 玛纳斯县| 黄大仙区| 会理县|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