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棉短絨、棉漿粕價格上漲,對粘膠短纖成本支撐增強
春節過后,棉短絨、棉漿粕價格大幅上漲,目前山東夏津質量較好的棉短絨報價上漲至13700-14000元/噸,普纖絨價格上漲至12000—12500元/噸;山西運城棉短絨報價上漲至12700-13000元/噸,均較年初上漲了1200元/噸左右。棉短絨價格的上漲抑制了下游的采購,從而帶動棉漿價格上調,目前棉漿粕價格較年初上漲了1500元/噸至21500元/噸,漲幅為7.5%。
從粘膠短纖的成本計算來看,目前棉漿粕市場報價為21500元/噸,木漿粕人民幣報價為17500元/噸,按照1:1的混合,粘膠短纖使用的漿粕價格為19500元,另外加上14%的損耗和6000元/噸的加工費用,粘膠短纖的成本價格達到28200元/噸,這一價格與市場粘膠短纖的最高價格僅差300元,由此可以簡單說明目前粘膠短纖的利潤為300元。而以往年的利潤數據顯示1800元的利潤才算是保本利潤,就目前形式看,粘膠短纖還相當于處于虧損的邊緣,因此粘膠短纖仍然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三、下游需求受限制,粘膠短纖需謹慎上行
隨著棉花以及粘膠價格的高漲,人棉紗價格也水漲船高,目前市場機織30S主流價格在32600-32800元/噸,針織30S報價在34000-35000元,針織40S報價在35000—36000元。雖然人棉紗價格不斷跟隨上游原料上漲,但是下游對高價位紗的認可度不高,再加上年后紗廠的開工率還是明顯不足,部分工廠勉強維持在五成左右,個別工廠只在三成左右。而且隨著價格競爭的激烈,各紗廠的庫存量也在不斷增加,一些中小紡紗企業已經出現了嚴重虧損狀況,這大大抑制了紗廠對粘膠短纖的需求,因此后期粘膠短纖上行并不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