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摸不著頭腦的CICE2011北京涂料展
與2010年南京展相比,本屆的展會的規模和活動,較去年有進步。從展會現場主辦方派發的宣傳單張來看本次展會就有5場比較大型的展會活動,分別是一、中國國際涂料高峰論壇--CICE2011峰會,包括1、建筑涂料專題技術論壇(分業內論壇和應用論壇兩場);2、防腐涂料的應用與創新論壇;3、車輛涂料的應用與創新論壇;4、2011輻射固化涂料應用與創新專題技術論壇;二、各涂料及原材料廠家的技術講座、新產品發布會、招商推介會;三、2011色彩中國高峰論壇;四、漆彩中國--2011北京之春ⅹⅹ杯現場涂鴉大賽;五、“2010中國最受歡迎的涂料品牌”系列現場評優及頒獎盛會,細分下來可接近近20場的論壇活動,如此密集地安排是否能讓觀眾消化接受,這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另外從展會現場,我們發現有部分優質的涂料企業與原材料雖然出現在主辦方的參展名錄上但實際上并未參展,比如2010年慧聰涂料網評選出的十佳涂料企業:華潤、美涂士、千色花、紫荊花、迪邦、澳貝、匯龍、長潤發、展辰、梅菲特、阿克蘇、秀珀、亞士、sto、景江、大象、三銀、摩天、樹熊、君子蘭、力諾等就并未參展,針對原材料的企業:天音、攀鋼、廣福、坤彩精化、瑞佳化學、元邦樹脂、科耀化工、陶氏、拜耳、杜邦、帝斯曼、贏創德固賽、畢克化學、海名斯、希必斯、托爾國際等,這些知名企業都為何選擇不參與到本展會中去,這是令我們摸不著頭腦的地方!如果連這些優質的企業都沒參與,本屆展會能稱為涂料行業的年度饕餮盛宴嗎?
混亂的角色定位
我是參展商還是參觀者?這又是本屆北京涂料展的另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地方!規模擴大了,但參展商數量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從參展的現場的情況來看,企業數量貌似沒什么變化,今年是120家參展商,80家成品企業,40家原料企業。成品與原材料混在一起讓參展商與觀者的角色定位就會產生混亂。在產業細分、服務垂直的當今,展會活動是否能讓觀者與參展商更精準一下。若每年僅僅是想把每年的展會辦成一場show,那這場show對企業的所花的成本就太大了。作為涂料從業者,慧聰涂料網從2004年就開始關注產業細分問題,2006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將涂料產業十佳評選細分成原材料與成品兩個方向,使受眾更加精準化!2011年更是將網站細分成慧聰涂料原料網與慧聰涂料網兩個網站,這都是行業產業細分、行業服務垂直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