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塑料工業,比較起該國的其他制造行業,整體升幅還算是比較巨大的,即使2008-2009年的經濟衰退對整個局面都有影響,塑料作為制造業,尤其在服務業的重要性是越來越明顯。
根據美國塑料工業協會(SPI)編制的研究報告Global Trends指出,美元的貶值及更廉價的天然氣供應,令美國的塑料業出口上揚,并緩和了對金融海嘯的影響。但與塑料行業有關的公司數目正在減少,意味行業長遠將進入鞏固期。
1990-2009年美國塑料制造業增長率演變(已扣除通脹)
根據已有資料亦比較塑料制造業與其他美國制造行業,2008年,塑料產品(NAICS3261)的排名在86個可比較的制造業(NAICS數位同為4位)之中,排行第5位,僅次于石化和煤、汽車(NAICS3361)、基本化學物、航天產品及部件之後。而樹脂、合成橡膠及人工、合成纖維及塑料絲,即塑料原料及樹脂類的主要組成部份,則排名在第12位。
在過去約30年中,美國塑料工業在就業率、實際出貨量及實際貨值均高于其他大部份制造行業。這是因為塑料盡管是一種較新的材料,比其他材料更有發展動力,但情況自1990年末期開始逆轉,與大部份同期制造業相似,美元升值、制造業外包、貿易逆差加劇,以及在2000-2001年和 2008-2009年出現的兩次衰退,均令行業雪上加霜,盡管美元轉弱及更低廉天然氣來源的出現已令情況舒緩。
美國塑料工業近年重大發展方向
2009年,美國塑料行業貨運額達到3270億美元,行業創造91萬個就業職位。如包括供應商在內,貨運額及就業職位將升至4000億美元及140萬個。
加州作為美國最大的州,亦提供最多的塑料工業職位。各州比較,印第安納州占最大比例的“職業人口”,平均每1000名職位(不計算農業職位)就有16.6名與塑料工業有關。
由1980年開始計算,截至2009年為止,美國從事塑料制造業的人口每年平均上升0.2%。當中在1995至2000年升幅疲弱,并由2000年開始逐年下降,每年下跌4.4%。
1980-2009年,美國塑料工業實際交貨值年升幅為2.3%。
美國塑料工業面對的問題基本上亦反映于美國其他制造行業。
雖然美國塑料工業仍以制造業為主力,但有更大份額遷移到服務行業,如批發及零售貿易、金融、保險、房地產及保健等。
各州比較
注:NAICS即北美行業分類系統,是現時最新的工業及行業區分方式。Captive 塑料產品指如汽車部件組裝或乳制品充灌廠等一般不被視為塑料行業的工業原料行業的工業。
美國的塑料工業遍及50個州,以就業人口計算,加州以75.7萬人領先全國,德克薩斯州、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及伊利諾州分占第2-5位。
擁有最大比例“職業人口”的印第安納州位列第6位,其余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辛州、北卡羅來納及紐約州占第7至10位。
據資料顯示,自1996年起,位處南部及西岸的州份在排名上均大致上升,反之東北及中西地區則下跌。
注:NAICS即北美行業分類系統,是現時最新的工業及行業區分方式。*Captive塑料產品指如汽車部件組裝或乳制品充灌廠等一般不被視為塑料行業的工業原料行業的工業。
從各個州所占份額的布局,也可以窺探美國塑料工業的勢力分布。如原材料及樹脂相關企業,集中在石油資源豐富及基建完善的得州。其他如賓夕法尼亞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及密西根州的行業興盛,與這些地區接近云集主要終端用戶的中西部有關。由于多數塑料產品的形狀均不利于作長途的運輸,所以制造商都寧愿選擇就近的加工商。因此,塑料產品及交易活動多出現于鄰近制造業密集的地區,如汽車及電器組裝工廠。
塑料機械工業亦集中在塑料加工商聚集的地區,其中俄亥俄州擁有最多塑機企業員工,其次為密西根州、伊利諾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及麻省。
模具工業較集中在密西根州(占員工最多),其次為俄亥俄州、伊利諾州、加州、威斯康辛州及賓夕法尼亞州,這些州擁有更多優秀的模具人材及技巧純熟的工程人員。
在塑料批發貿易方面,人口最多的加州及得州占首位,伊利諾州由于地理位置有利,位于加工業及全國運輸業的中心地帶,也占據第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