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綸業:創造需求才有未來 產品開發是重要突破口
2011-3-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腈綸 原料 需求 產品開發
總結近年來世界腈綸產業萎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需求的逐步萎縮。自2004年開始,全球腈綸需求逐漸下降,2008年陡然降至180萬噸附近,產能利用率一度降至70%左右。此后需求雖然出現了小幅增長,但業內人士認為將長期穩定在200萬噸左右。國內腈綸需求量同樣在2008年降至最低的70多萬噸,此后接近90萬噸,并很有可能長期穩定或繼續低于這一水平。以2010年的國內化纖生產規模計算,腈綸占合纖的比例不足5%。
在化纖其他品種產量、需求同時出現快速增長的時候,腈綸需求為何不斷萎縮?中國化纖協會秘書長鄭俊林在會上給出了解釋。他認為,丙烯腈應用領域發生改變及需求量大增,使原料價格長期在高位運行,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高昂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腈綸產品性價比,使之難以與滌綸相抗衡,眾多應用領域逐漸被滌綸所替代;同時,受各方面因素制約,腈綸行業的技術進步較為緩慢,沒有像聚酯滌綸那樣對行業產生重大促進作用的新工藝技術出現,影響了生產效率、產品品質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此外,行業內從事基礎研究工作的力量較為薄弱。
然而,與需求萎縮相矛盾的,是國內每年從日本、美國等國家進口大量的腈綸產品。以2010年為例,我國腈綸產量約為67萬噸,進口量就達到19.64萬噸,比2009年增加進口1.64萬噸,腈綸自給率由2009年的79.5%降至77%。到目前為止,腈綸是化纖幾大品種中唯一沒有實現凈出口的產品。與會人士分析認為,造成這種不正常局面的原因,正是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下,企業研發動力不足,技術進步緩慢,產品難以適應需求變化。
扁平腈綸引發熱議
日本企業算賬的確精明,就是要將扁平纖維價格定在讓國內企業兩難的境地。
作為腈綸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人造毛皮行業此次有不少企業參會,他們多數來自“中國毛絨名城”慈溪。在原料價格快速上漲的情況下,他們希望到會上了解后市行情,但更重要的是想看看國內產品研發到了何種程度,能不能生產出替代進口的產品,讓他們不再忍受原料之苦。
慈溪人造毛皮協會副會長胡國良代表慈溪多家毛絨企業,在會上疾呼腈綸企業加大扁平纖維的研發與生產力度。據他介紹,扁平腈綸是高檔毛絨產品的主要原料,在慈溪地區需求量很大。但是,國內扁平纖維品種單一,部分高檔品質量達不到技術要求,極大部分依靠日本進口,出現了日本化纖引領我國毛絨行業走向高檔化的不正常現象。由于供需矛盾突出,自日本進口的扁平腈綸價格,從2010年初一路上漲至目前的3.3萬元/噸,部分產品甚至達到4萬元/噸的高位,漲幅達44%~75%。國內腈綸短纖與日本扁平腈綸的差價如今已接近8000元/噸。
生產扁平腈綸的技術真就如此之難,以至于國內企業只能在豐厚的利潤面前扼腕嘆息?記者在隨后的采訪中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