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國內化工行業聲名鵲起,今天這里卻已看不到化工企業。3年間,關停年銷售總量達13億元的企業,頂住在全市經濟總量“吊尾巴”的壓力打造新產業,轉出了好環境,轉出了新優勢――
記者3月17日在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江蘇省江陰市采訪中了解到,“十一五”以來,全市通過實施經濟與城市同步轉型,促使一批老工業鄉鎮在“騰龍換鳥”中快速構建起新的產業經濟體系,贏得了發展創新型經濟的先發優勢。在國內素有“化工之鄉”的璜土鎮,就是一個率先轉型、加快轉型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代表。
今年1―2月份,該鎮完成財政收入1.4億元,同比增19%;完成協議外資1070萬美元、到賬外資322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328%、572%。從鎮政府提供的這組數據可以看到,璜土鎮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不“犧牲環境”的“代價”
璜土鎮,一直是江陰重要的工業基地,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國內化工行業聲名鵲起。然而,當記者日前來到這個“化工之鄉”采訪,尋訪整個鄉鎮卻意外發現,這里看不到化工企業。
“化工產業一直是我們璜土的支柱產業,有30多年支撐著全鎮的經濟。但是,這些化工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的產品結構層次低、研發能力低、缺乏發展后勁,同時,對當地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發展這樣的產業,群眾不滿意,我們也不要!作為鄉鎮領導,我們決不能為了一時的政績和榮譽,以‘犧牲環境’作代價,來謀求經濟的高速增長了。”江陰市璜土鎮黨委書記陳福良回答。
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和低水平的經濟發展逼迫這里調整、轉型、提升。從2009年起,璜土鎮痛下決心調整,轉型。3年來,先后關停化工企業27家,關停企業的年銷售總量約13億元以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璜土鎮把發展了30年的化工產業一下“扼殺”后,本來已經在全市“吊尾巴”的經濟總量更是“雪上加霜”。一時,鎮黨委政府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壓力”既有來自上面政府經濟部門的,也有來自本鎮干部與原來企業職工的。
用分管工業的副鎮長張曉新的話來說,“‘開廠容易關廠難’,這關乎著企業、工人的切身利益,同樣也關乎著鎮村干部自身的利益。”
但是,璜土黨委政府面對“壓力”,堅決做到了一關到底!
“三步走”走出一片新天地
璜土如何把“壓力”變成“動力”,實現發展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雙贏”?
陳福良告訴記者,這些年來,鎮黨委政府按照“創業在園區、生活在商務區、休閑在旅游景區”的發展思路,分了幾步走:
第一步,在化工企業騰出的土地空間上,一方面引導被關閉規模企業轉型,幫助企業尋找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新項目,進入江陰新材料產業園實施再次創業;另一方面全面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使穿鎮而過的桃花江水由臭變清,鄉村變成公園。今年年初,鎮里結合“幸福璜土”建設,又通過《生態之鄉三年建設綱要》,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啟動一批“惠民實事工程”,提升了生態環境競爭力和群眾的滿意度。
第二步,加快規模發展“一園三區”,即:一個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園和一個都市商務區、一個商貿物流區、一個生態農業區。其中,在生態農業區建設上,璜土鎮有著上百年種植葡萄的歷史。為此,鎮政府出臺政策,重點規劃發展萬畝葡萄園,還請來種植業專家,引進葡萄新品種,指導生產。現在,這里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葡萄之鄉”。
“我們采用大棚、套袋、滴灌等先進技術以及標準化種植的‘璜土葡萄’,因其品質好、產量高,不僅銷得遠,更是賣得快。去年,全鎮1.2萬畝、2萬多噸葡萄,給果農帶來了1.5億元左右的收入。今天,葡萄園成了我們璜土人的‘錢袋子’。”開辦錦繡葡萄莊園的農民劉錦高興地說。
第三步,開展高端合作,加快推進“一園三區”建設。幾年來,全鎮以“做大產業集群、做強產業園區、做優產業環境”作為工作切入點,在國內外尋找技術、人才、項目與資本對接。其中,通過與中科院合作,共同打造新材料創業科技人才創業園,迅速引進了一批新技術和新項目,吸引了國內外人才和資本的聚集。
尤其是在“招商引資”中,璜土鎮對環境有影響和勞動密集型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圍繞新材料產業,積極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高、發展前景好的防水涂料、導電橡膠等項目。目前,又有總投資8.8億元的建滔復合材料2000萬張覆銅板、總投資3.5億元的法爾勝5萬噸線接觸鋼絲繩、總投資1.5億元的天祥塑化太陽能光伏硅膠板等一批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三步走”,璜土鎮走上一條發展新路。“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值得的。”陳福良說。
“化工之鄉”嬗變“時尚都市”
記者在璜土鎮看到,今天,這里通過轉型,轉出了新產業,轉出了好環境,轉出了新優勢。
目前,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園內,已集聚三井物產、新日鐵、住友電工、東京制鐵、漢邦石化、紅源金屬、富盛新材料等企業600多家,成為國家新材料產業集聚基地之一。“企業的集群發展加速了產業的集聚,保溫包裝材料、防水材料、化纖、電子用復合材料和聚酯樹脂五條產業鏈在新材料石化產業園內已經初具雛形,為園區提升發展內涵奠定了基礎。”陳福良說。
環境就是競爭力。如今,這種發展理念在璜土鎮干部中已形成共識。
步入“十二五”,璜土鎮開始了新的謀劃。
今年,璜土鎮將繼續堅持產業與城市“雙輪驅動”、南部與北部“雙向互動”、科技人才與生態文明雙翼齊動的發展戰略,堅持企業集群、人才集聚、資源集中的“三集”轉型方式,重點打好沿江開發牌,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打好高鐵金土地牌,打造科技人才特區;打好葡萄文化生態牌,打造旅游休閑景區;打好五分鐘城市生活圈牌,打造都市商務社區;打好新農村政策牌,打造幸福新城區,著力謀求在農村城市化建設、產業園生態化建設、人才基地化建設過程中實現新突破,增強全面轉型發展支撐力。
今日蘇南,今非昔比。江陰市璜土鎮從原來的“化工之鄉”到今天的“新材料之城”,再到正在全力打造的江陰“黃金”西大門、“時尚都市”的綠色北城區。可以說,璜土已經走出了一個轉型發展的成功之路。
“璜土的發展是蘇南轉型的一個突出典型,他們就是新‘蘇南模式’的探索和實踐者,是我市推進‘幸福江陰’中的一個先行區。”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朱民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