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金融危機后逐步復蘇的2010年,危機,從漢字本身體現的辯證意義來看,“危機”預示著“危中有機”,這一年也正是全球各行各業并購較為頻繁的一年,如吉利收購沃爾沃。在化工領域,并購浪潮也是一波接一波。這些并購會對市場競爭及企業本身有何影響呢?以下我們從朗盛公司在2010年的幾個并購案例來看。
引入先進技術占據領先地位
2010年,德國特殊化學品集團朗盛公司出資3.1億歐元收購荷蘭皇家帝斯曼公司的彈性體業務。帝斯曼公司具有相對成熟的ACE技術。該技術相較于傳統技術,能夠在減少生產能耗和成本的同時,拓寬三元乙丙橡膠(EPDM)的應用范圍。通過此次收購,朗盛公司引入了先進的ACE高級催化技術并對EPDM業務進行了整合。三元乙丙橡膠產品主要應用在汽車行業,受益于中國和巴西市場的強勁推動,預計未來10年內全球EPDM橡膠市場有望實現每年個位數的漲幅。
朗盛集團首席執行官賀德滿博士說:“此項收購交易將為朗盛實現2015年常規業務范圍內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preexceptionals)達到14億歐元的宏大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帝斯曼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管理董事主席謝白曼(FeikeSijbesmax)說:“出售帝斯曼彈性體業務將有助于我們實現‘愿景2010’戰略,轉型成為一家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的專業公司。”
朗盛集團首席執行官賀德滿博士曾指出:朗盛的業務增長得益于我們聚焦新興市場的戰略,以及該公司應對汽車業蓬勃發展、城市化浪潮、農業發展以及水資源需求加大等全球趨勢所推出的卓越產品。
2010年,朗盛收購美國首諾公司(SolutiaInc.)分公司富萊克斯(Flexsys)的兩大業務——主促進劑業務以及抗硫化返原劑產品 Perkalink900,以強化其橡膠化學品業務部的產品組合。朗盛是全球領先的主促進劑供應商之一,擁有世界知名促進劑品牌福卡捷(Vulkacit)。抗硫化返原劑Perkalink900是避免硫化工藝中的硫化返原,從而延長輪胎以及其他工業橡膠制品使用壽命的領先產品之一。這一并購將有效地補充朗盛現有的包括抗硫化返原劑Vulcuren等產品在內的特殊化學品產品組合。
強強聯手提升競爭力
2010年,全球最大合成橡膠制造商朗盛公司與臺橡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百分之五十,成立朗盛—臺橡(南通)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總投資金額為5000萬美元(約3600萬歐元),年產3萬噸丁腈橡膠(NBR),計劃以高品質丁腈橡膠(NBR)產品拓展大中國區市場。合資公司在 2010年下半年開始引進朗盛公司法國LaWantzenau工廠生產的丁腈橡膠產品積極拓展中國市場。
布局新興市場
除對中國市場加大投資外,朗盛對其他幾個新興市場也正在加緊布局。今年年初,朗盛全資子公司萊茵化學成功收購了Darmex,一家位于阿根廷的專為輪胎行業生產隔離劑和硫化膠囊的領先制造商。此次收購將令萊茵化學在當前高度細分的市場中成為橡膠制品用隔離劑的全球領先供應商。 Darmex的生產基地靠近巴西,在這個極速發展中的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近幾年朗盛已經成功嶄露頭角。新興市場是朗盛極力發展的重點。
通過對朗盛公司幾個案例的分析得出,并購、合資是企業強強聯合的結果,是企業為了能夠補充自身不足,從而在競爭中迅速搶占市場的有效途徑之一。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優勢互補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同時,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也已成為國際巨頭競相逐鹿的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