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化學亞太區業務拓展與市場戰略總監KarenDobson:陶氏在中國轉型將加快
“陶氏正在轉型,從過去的原材料的供應商變成產業鏈的參與者。”4月21日,陶氏化學亞太區業務拓展與市場戰略總監KarenDobson向本報表示。
3月29日,陶氏化學與濱化股份(601678.SH)簽署備忘錄,謀劃在濱州新建一座世界級規模的四氯乙烯制造工廠;此前,陶氏化學與海爾集團簽署合作協議,聯合研發“PASCAL真空發泡項目”。
自2000年以來,陶氏化學在大中華區的業務增長水平一直保持在年均20%左右,2010年的總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目前,大中華區已成為陶氏化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陶氏在這里共有18個生產基地、6個業務中心。
記者:中國已經成為陶氏全球第二大市場,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化工市場的現狀?在高油價低需求的背景下,陶氏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KarenDobson:首先我們看中國不僅僅關注化工行業,能效、清潔水還有一些大型的基建項目,為我們提供了龐大的商機,包括建筑材料、涂料以及保溫材料等等。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品的增長以及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基礎設施的投資,這些在十二五規劃中都有了很好的體現。
的確,目前中國化工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陶氏必須要找到一種成本控制非常有效的產品戰略和采購戰略,陶氏最近宣布與濱化集團的合作,也是想在基礎化學方面跟濱化合作。
記者:能否簡單談一下陶氏未來將著重關注中國市場的哪些領域?在這些領域里面,陶氏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
KarenDobson:在投資方面,陶氏的計劃都跟中國政府十二五規劃保持一致。在產品的解決方案上,我們會關注可替代能源、電池、風能、電動汽車等領域,我們也會對一些大的資本投資項目積極地做評估,特別是大趨勢下面的投資和并購機會。
記者:去年陶氏在亞太市場的運營情況如何?
KarenDobson:去年陶氏在亞太地區的營收占全球收入的18%,而且我們可以看到陶氏中國轉型的步伐是走在全球其他地區前面的。在陶氏全球500個創新項目中,我們認為可以創造出300億美元的潛在價值,其中很快就可以進行商業化轉化的項目達120億美元,當中的 20%-25%就是來自亞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