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年的馬拉松訴訟,管材、異型材、板材擠出機械制造商巴頓菲爾•辛辛那提贏得了和中國的東華機械制造商知識產權官司的最后勝利。“這個案子表明,我們要為自己的利益而戰斗,特別是那些我們為之付出多年精力和努力的知識產權。”巴頓菲爾•辛辛那提的CEOJurgen Arnold說道。
巴頓菲爾·辛辛那提贏得最后的勝利
此案實際上在去年年底已經宣判,但巴頓菲爾•辛辛那提最近才公布了它的勝訴。事實上在2003年時,巴頓菲爾•辛辛那提(佛山)已經提起了對其競爭對手其中之一的東華機械有限公司(東莞,中國)的訴訟,指控其非法盜用機密資料、盜版其PO450管材擠出系統生產線。該系列包括單螺桿擠出機、擠出模具和下游設備(真空罐,牽引和鋸)。
資深編輯Stephen Moore早在2004年2月的一篇題為“機械制造商的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報告了這一訴訟。擠出機制造商Harold Wrede當時評論說,這起訴訟顯示公認的事實通過鑒定在中國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巴頓菲爾•辛辛那提(佛山)自1998年以來通過其歐洲母公司(分別位于德國奧騰巴茵豪森和奧地利維也納的巴頓菲爾辛辛那提公司)獲取最先進技術支持,從事塑料管材擠出生產線加工生產。
在2007年時,東莞法院判決確定,東華機械非法使用來自巴頓菲爾•辛辛那提用于聚烯烴管材擠出生產線制造機密文件。法庭下令銷毀東華機械圖紙及其他技術資料,以及所有PO450管材擠出設備及在這些文件的基礎上制造的所有非法獲得的副本,無論是仍然在生產或已經進入市場。生產,銷售和營銷東華機械產品的行為已經被禁止,東華機械為此要接受50萬元人民幣(約76000美元)的罰款。
然而,東華機械不接受裁決,并呼吁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他們認為該項擠出技術并非巴頓•辛辛那提的知識產權,是可以通過逆向工程手段得到的產品。
巴頓菲爾•辛辛那提則表示,他們向高級法院提交了“決定性的證據”,相關信息從來沒有以任何形式發布給公眾,而相關的技術參數加工技術訣竅、材料零件、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和裝配此生產線使用都能證明這一技術為巴頓菲爾獨有,其他同行使用逆向工程技術是不可能加以破解和重制的。
巴頓菲爾•辛辛那提發言人說:“東華機械根本拿不出他們獨立開發這一技術的證據。”
根據這些事實,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斷東華機械有違法獲取關于PO450管材生產線技術資料的行為,在案件已經跨越3年的情況下,聽證會通過了在2010年的判決。經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東華機械確實違反巴頓菲爾•辛辛那提的知識產權,由此駁回了東華機械的上訴,并維持東莞法院在2007年做出的原判。
巴頓菲爾•辛辛那提的另一位發言人說,法院的裁決在去年10月底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行K展前后就已經下達了,但考慮到不希望這一消息影響到巴頓菲爾在K展上宣布的其他重大決定,所以推遲將其公布于眾。
目前尚不得知東華機械是否會繼續提起上訴。巴頓菲爾則宣布已經贏得該案的“最終勝利”,公司一位發言人說,他相信該案已經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