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被譽為“國內游艇第一股”的太陽鳥登陸創業板。由于行業發展條件逐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開始松綁、國人消費觀念已經改觀等因素,被看作“高端消費代表”的游艇產業在我國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但作為游艇生產業中唯一的一家國內上市公司,太陽鳥自身有限的產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其未來發展的瓶頸。
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從自然條件上看,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水域資源,可以用于發展水上運動。與此同時,全國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部分沿海發達地區更是達到8000美元,初步建立了游艇消費的客戶群,并培養了一定的消費理念。目前,游艇需求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體,該部分人群財富積累已達到一定高度,具備消費游艇的實力。游艇俱樂部和企業用于招待客戶、員工療養等產生的需求也大量存在。此外,游艇建造、管理、檢驗等行業的基本規章已經逐步建立,國家和地方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持政策正逐步推出,行業政策面迎來有利的發展時機。
為支持游艇產業發展,2010年年底,《海南省游艇管理試行辦法》正式頒布實施,對于游艇的“檢驗、登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大幅放寬。2011年3月11日有關部門又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海南省進出境游艇及其所載物品監管暫行辦法》,規定自今年4月15日起,境外游艇進境后可在海南連續停留最長達30日,期滿后可以申請延期。游艇進出境手續更加簡便,海關監管更加規范。
相對于逐步完善的行業背景,我國游艇業發展才剛剛起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游艇市場規模僅約50億元人民幣,而2010年國外游艇市場銷售規模約400億美元,是國內市場規模的50倍左右。目前全國有17個省市地方政府和企業正在規劃和布局景觀水系開發和游艇俱樂部建設。全國正式注冊營業的游艇俱樂部總數為67家左右,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區。
長城證券分析師嚴福崟指出,適當的自然資源、一定的消費能力和相關行業政策,在具備三大前提條件的情況下,游艇行業步入快速發展的通道日益迫近。
公司在手訂單充足
根據太陽鳥披露的2010年年報,公司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2.44億元,包括銷售商務艇1.66億元、特種艇5329萬元以及私人游艇2197萬元。就此計算,公司2010年來自游艇的收入占到營業總額的77%。公司一季報則顯示,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35.55萬元,同比增長52.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0.97萬元,同比增長64.31%。
長城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訂單金額約4億元左右,預計公司2011年銷售目標為5億元。此外,公司和國家海洋局簽訂了2.7億元的特種艇訂單,交付期截至11月底。湖南基地4號、6號廠房以及自籌資金建設的珠海車間正在建設中,預計6、7月份將有部分建成投產,明年年初全部建成。珠海基地主要用于制造高端游艇的廠房,建成后將提升公司在高端產品方面的供應能力。
華泰聯合研究員吳凱指出,目前太陽鳥的市場占有率約6%,在國內品牌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公司在廣東珠海、湖南沅江擁有兩個生產基地,覆蓋了華南、華中地區,但是游艇消費能力較強的華東地區仍是盲點。隨著上市后實力增強,公司有可能通過收購兼并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在國內游艇行業的實力。
在政策逐步寬松的條件下,公司自身的產能擴張能力已經成為制約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此,長江證券分析師劉元瑞認為,制約公司產能的因素主要因為生產場地缺乏及技術工人的不足。游艇及特種艇的生產必須在室內進行,從公司兩個生產基地的實地情況看,現有生產場地已全部投入使用,部分附件加工的作業被迫移至室外進行。此外,游艇生產對內飾裝潢要求較高,因此對技術工人需求較大,但我國該方面人才較少,制約了公司生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