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1日以來,橡膠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下跌之后在3萬元/噸企穩,并在此一線上下震蕩良久。
從供求形勢看,可以注意到幾個基本事實:供給方面,由于天膠生長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通常從種植到割膠需要經歷5至7年,因此短時期內天膠供應相對比較穩定。它通常會因為天氣原因而發生變化。比如說降雨過多影響割膠以及運輸,從而影響短期內供給量變化。需求方面,由于天膠65%用于輪胎制造,因此天膠需求取決于輪胎的需求變化,則汽車業的興衰對于天膠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011年的汽車行業發展遇到了困難。由于汽車下鄉、購置稅優惠、以舊換新等優惠政策的逐步退出,中國的汽車銷量也重新步入步履蹣跚行列。4月份汽車銷量155.2萬輛,同比下降0.25%。5月上旬汽車銷售情況也不容樂觀。
如果細分4月的汽車銷量,可以得到一個基本的結論是載人用汽車保持增長(無論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均是如此),但是載貨用車汽車銷量下降比較嚴重。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總體上客運需求比較難以受到政策周期性影響,它會呈現較為穩定的上漲趨勢。而貨運需求則不同,受到宏觀政策調控影響非常大,只要經濟形勢不好,貨運需求的下降就非常明顯,同時載貨汽車的銷量也會同時下降。
由于控制通脹的需求,2011年我國央行實行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數次上調基準利率。另外還通過各種手段對各商業銀行的貸款發放做出限制。從企業的反映來說,目前國內的資金面處于非常緊張的局面。這無疑對經濟運行有所不利。如此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載貨汽車的銷量會出現大幅度的回落。貨運量的多少事實上也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今年控制通脹的形勢還是非常緊迫。3月和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分別達到5.4%和5.3%。央行在近期內采取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這可能意味著在短期內中央還是會以經濟增長為代價力控通脹。在這樣一個政策前提下,國內的貨運需求就有可能受到大范圍的影響,接下來再向下傳導到輪胎,天然橡膠。一個很基本的事實就浮現在我們眼前,在可預見的幾個月內,橡膠的需求不容樂觀。
在不同的周期內,我們去看一個問題,得到的結論也會有所不同。關于汽車行業,我們從一個長遠的角度,當然可以相信中國的汽車銷量能夠呈現穩定的增長。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受到一些中短期因素的干擾。同樣地,供給上的穩定其實也會受到短期因素的干擾。前期泰國南部的洪水就造成了膠價較大幅度的反彈。而最近一段時期內泰國北部和中部地區的降雨量放大,無疑也是促成19日早上膠價上行的重要原因。但事實上泰國的橡膠主產區是在南部地區,北部地區的降雨對于整體的產量影響比較小。因此在膠價上探32330元/噸以后價格再度回落。
天膠作為農產品的特征,其存在保質期的特點決定了它盡管受到資金熱捧,但是價格運行仍要緊密遵循供求關系的支配。它無法像金屬一樣,可以在倉庫里存放幾十年,從而通過資金的方式改變供求關系。所以在供給方面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而下游需求表現又持續不振的條件下,對于天膠的未來走勢暫時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