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煉油業務虧損61億元
中石油抱怨國內油價過低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5月18日召開2010年股東大會披露,中石油今年第一季度煉油業務虧損61.32億元,中石油副董事長、總裁周吉平把原因歸結為“國內成品油價格過低”。
兩大巨頭一個鼻孔出氣
數據顯示,中石油今年第一季度煉油業務虧損61.32億元。對此,周吉平表示,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沒漲到位以及原油價格過高兩個因素導致的。而在此之前,中石化也因煉油虧損表達了類似的抱怨,即所謂“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得不夠”。
實際上,上個月國際油價高企時,我國各地屢屢出現的“煉廠檢修”“煉廠對民營加油站停批”等現象,被一些行業人士認為與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有關。
國際油價近期連續暴跌
在近期國際油價持續暴跌的背景下,兩大石油商的抱怨多少有點像“祥林嫂”。息旺能源數據顯示,截至5月18日,國際3地原油22個交易日平均變化率已回到3.82%,而在一周前這個變化率曾高達6.09%。由于目前的變化率已低于國家發改委劃定的“4%”調價線,這意味著由于近期國際油價連續暴跌,讓月初曾打開的國內調價窗口關閉了。
數據顯示,本周二紐約市場原油期價跌至96美元/桶左右,按第三方機構此前的測算,這一價格即上一輪調價的基準價,按此計算,如果國際油價保持在目前位置波動,那么國內油價上調壓力將會繼續降低。
●專家觀點
“兩桶油”的抱怨很不負責任
面對“兩桶油”此起彼伏的抱怨,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把責任簡單歸結到終端價格是很不負責任的。這么多年,成品油價格提高了很多,有目共睹”。
韓曉平表示,國外石油公司開采油田,往往需要繳納一半產量的份額油以及高額的資源費,但國內石油商在國內只需繳納較低的資源費。不僅如此,中國政府很多對外援助換來的石油,最終落到了兩大石油商手里,也被按國際油價煉制、銷售了,這樣都還虧損,原因何在?
在韓曉平看來,兩大石油商抱怨成品油價太低,目的有3個:一是要求政府漲價,二是要求政府給其減免稅收,三是讓老百姓覺得他們吃了大虧,所以不用給老百姓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