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纖維產自我國東北、西北地區。亞麻成套設備由建國初期蘇聯援建的哈爾濱亞麻紡織廠作為樣板,逐步發展起我國的亞麻成套設備。亞麻紡紗成套設備從櫛梳機開始到梳理、并條、粗紗、精紡(干法濕法工藝)到絡筒,除個別產品外,當時都由黑龍江呼蘭紡織機械廠和丹東紡織機械廠生產并成套供應。后來,隨著形勢的變化,浙江金鷹紡織機械集團公司與外企合資,將紡織機械制造與使用工藝相結合,既辦亞麻紡織廠又生產亞麻纖維成套設備,這也是一種新的、合理的發展方式。
黃麻纖維只用于生產麻袋和地毯底布,產品結構調整之后,成套設備以江蘇和山東的紡織機械企業為主生產,服務全國。由于技術的發展,丙綸編織袋替代了不少黃麻纖維編織袋,黃麻纖維生產萎縮了。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黃麻經精細加工可制成服裝,目前已在江蘇紫荊花紡織科技公司形成了新的生產能力、新的產品。
絲綢纖維成套設備過去一直是以蠶繭的主要產地浙江省為主進行成套生產。改革開放以后,蠶繭的產量增加了,加上化纖長絲產量增加,絲綢機械的生產也做了相應調整,但仍以原料產地為主,發揮各自優勢,分工生產,全國成套。
蠶繭的分檢、蒸煮和繅絲設備以浙江省的紡織機械企業為主生產,從過去D301型繅絲機手工繅絲,發展到現在杭州紡織機械公司生產的飛宇2008型和NSR1000型自動繅絲機。杭州紡織機械廠和浙江的有關紡織機械廠在生產繅絲機設備的同時,也在生產為繅絲機配套的絡絲、并絲、捻絲設備和織綢前的整經機、絲織機。
隨著廠絲和化纖長絲產量的增加,長絲和短纖維的倍捻工序和工藝驟增,倍捻機的需求量突然增大,全國不少紡織機械企業一時都在生產長絲、短絲倍捻機,高潮時期年產量過萬臺。之后,倍捻機的需求趨于正常,生產仍然以浙江地域為主。
以江蘇蘇州地區為主的一些紡織機械企業,也在生產繅絲機后的絡絲、并絲和捻絲設備。蘇州地區的一些紡織機械企業也同時生產絲織機,但以特種織機織物為主。
織造前的漿絲機由鄭州紡織機械廠轉由山東昌邑生產。絲織機開始時由經緯紡織機械廠生產,后來轉由咸陽紡織機械廠生產。絲綢纖維生產的成套設備生產以浙江和江蘇的紡織機械企業為主。
絹紡設備原來也是由國有重點企業生產,全國配套。后來,小切機、圓梳機等產品從沈陽紡織機械廠轉入浙江和四川省的紡織機械企業生產。目前,浙江金鷹公司還在生產成套設備。
毛、麻、絲纖維生產成套設備在整個行業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這些設備產品各具特色,這些年來仍在不斷地發展、提高,也為毛麻絲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