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能夠計算的纖維已經問世10年有余。例如,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市佐治亞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布滿了傳感器的襯衫,可以對病人的心跳、體溫和呼吸進行實時監控。另有一些研究人員在他們制造的織物中加入微型硅芯片,從而使其具備初步的計算能力。但是這些裝置必須通過某些方法縫入或者附加在織物中,因此增加了額外的費用,并且在使用時很容易出現故障。
如今,瑞典Linkping大學的化學家奧拉·尹剛(Olle Ingans)和他的同事決定嘗試將電路轉化為織物自身的纖維。研究人員最初用一種能夠導電的聚合物聯合體(PEDOT/PSS)涂抹在尼龍繩的表面,然后在兩條尼龍繩的交叉點上涂上少量可傳導的聚合物電解液,之后這些電解液在干燥變硬后成為這兩條尼龍繩之間的一個電導體。最終這種交叉的纖維充當了一個晶體管的作用——當向其中一條尼龍繩施加電壓后,電流便會在這一交叉的網絡間傳遞。
研究人員最近在《自然-材料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甚至將這種尼龍繩織入了傳統的紡織品,從而形成了新的連接模式——兩種遵循數字邏輯的電路,即“非”門變極器和多路轉接器。這種纖維能否經受住洗衣機的考驗尚不得而知,但是Ingans表示,這種纖維和晶體管是防水的。
美國馬薩諸塞州美軍納蒂克軍人研究開發和工程中心的化學工程師和電子紡織品專家貝瑞·迪克瑞斯(Barry DeCristofano)認為,這種新方法為將不同類型的線路整合進紡織品提供了新的可能。DeCristofano說:“這些可傳導的纖維織入衣物后,能夠使人們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與世界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