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亞麻:換一種方式重生
2011-5-4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亞麻 黑龍江
再騰飛的基礎
即使在中國亞麻產業中心逐步從中國東北部轉向沿海地區之后,哈爾濱亞麻廠依然在扮演著亞麻產業搖籃的角色。
如果參加麻紡技術論壇,你會發現沿海工廠的技術人員很多都操著東北口音。如果走訪沿海麻紡企業,你會發現他們工廠的技術總工多來自哈爾濱亞麻廠。
黑龍江培養的一大批亞麻紡織專業技術人才惠及了整個中國的亞麻產業。部分企業倒閉,薪酬缺乏競爭力,管理體制落后成為很多技術人員離開黑龍江的理由。與此同時,東部沿海企業為這些技術人員敞開了大門,他們提供住房福利,給出高工資,甚至幫助技術人員解決家屬就業和子女教育問題。
“如果家鄉的條件能夠稍微好一些,我還是愿意留在黑龍江。畢竟那是從小生活的地方。”在記者和這些技術人員聊天時得知,離開自己熟悉的故土,跑到離家千里的沿海地區發展,確實是不得以的選擇。
人才是一個產業的基礎。黑龍江具備這樣的基礎。產業落后,則人才流失;產業興,則人才聚攏。
雖然黑龍江亞麻種植面積近年來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黑龍江亞麻種植優勢依然存在。亞麻適合在北緯45度~65度生長。除新疆外,黑龍江是國內唯一能同歐洲相抗衡的亞麻產區。
黑龍江亞麻種植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麻農收益低,種植積極性不高。“如果種植亞麻的利潤特別高,超過了種植其他作物的優勢,即使政府不給補貼,麻農的種植積極性也能上去。”中國麻紡行業協會會長許吉祥說。
提高麻農的收益,首先要提高亞麻的出產率。“我們種植一畝亞麻的產量只有300公斤,而歐洲一畝地的產量能達到1000公斤左右。”黑龍江克山金鼎亞麻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慶和說。在近日許吉祥率領的歐洲麻紡考察活動中,黑龍江金鼎亞麻紡織有限公司、黑龍江亞麻科學研究院在優良種子配置上與歐洲方面初步達成了一個合作協議,這將有利于提高黑龍江的亞麻種植技術,促進其亞麻種植產業的發展。
另外,對于黑龍江而言,亞麻的歷史積淀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黑龍江在傳揚亞麻文化方面也將有大手筆。據了解,全國唯一的亞麻博物館將在黑龍江蘭西工業園區興建。
黑龍江亞麻重生的程序已經啟動。根據現實情況,它需要換一種方式實現再次輝煌。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