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下游的車用化學品并為客戶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是為了釋放并擴大上游產能。自2001年開始,拜耳材料科技至2016年將投資逾30億歐元在上海一體化基地,建設世界級MDI、甲苯二異腈酸酯(TDI)、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和聚碳酸酯(PC)項目,力爭到2015年拜耳集團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增至約50億歐元,其中部分銷售額來源于汽車工業,為輕質、高性能的車用新材料提供就近的原料保證。
陶氏化學的產業鏈已延長到細分的各大應用領域,汽車業務集中于四個核心,即汽車輕量化、安全、排放控制、提升車輛質量性能。陶氏汽車系統業務部總裁韓德申表示;“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帶給客戶真正的價值,與客戶實現共贏。”
競爭合作應對共同挑戰
外資化工企業實施汽車戰略,以先進材料、強勢研發和擁有眾多人才的優勢,帶來了市場競爭,同時也帶來了互贏合作,形成與中國企業共推汽車工業發展的競爭合作新局面。
當前,發展更節能的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各國政府和汽車制造商的重要任務。巴斯夫亞太區總裁侯宇哲說:“巴斯夫通過新的技術、化學產品和解決方案來響應這種趨勢,電動汽車并不‘低端’,我們將和國內汽車生產商合作,攻克解決關鍵問題,如鋰離子電池減重、增效和電管理等,滿足用戶增加電動車續駛里程、安全和使用方便的愿望,我們將與客戶共同譜寫汽車行業激動人心的新篇章。”杜邦汽車中心設有三個不同功能的實驗室,專注于材料開發、模具成型、汽車零部件性能及可靠性測試,另有一個設計中心,未來幾個月內還將成立新的創新中心。拜耳材料科技近期提出,將通過進一步的投資、合作,發揮拜耳汽車技術中心功能,以創新解決方案開發更高效、輕質、低碳的汽車,如將PC材料替代傳統玻璃,采用塑料復合材料用于車身。
外資零部件制造商也加快與中國整車廠的合作步伐。源自德國的康迪泰克進入中國市場已有30多年,在常熟、張家港和長春的工廠生產聚酰胺輕質部件、汽車內飾表皮材料以及管路系統,最近又在擴建工廠。世界第六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在中國13個城市擁有23家工廠,2010年銷售額已達10.3億歐元,在上海車展上,該公司宣布將繼續擴展在華的工業和研發布局,計劃到2015年銷售額翻番,增至2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