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紡織業堅持“綠色”變革
2011-6-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紡織業 綠色 美國
“美國紡企不僅注重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而且產品自身的特點也越來越趨向于‘綠色’。”
美國紡織工業的變革要從19世紀末期說起。南北戰爭結束后,美國南部的經濟相對落后,工人的薪資水平普遍較低。對于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在該地區投資建廠具有得天獨厚的低成本優勢。伴隨著紡織企業大舉向南部轉移,南部地區已基本確立了美國紡織產業中心的地位。進入20世紀以來,許多關于美國進口紡織品服裝的政策相繼出臺,而這也反映了南方政客與紡織工廠的緊密合作伙伴關系。直到羅納德·威爾遜·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就任美國總統后,他拒絕與南方的紡織企業站在同一聯盟上,美國才為進口紡織品服裝敞開大門。
如今,美國已取消對進口紡織品的配額限制,在紡織品服裝貿易方面的政策遺留痕跡就是關稅依然存在。不過,美國政府也在積極推進各種免稅措施,比如,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CAFTA-DR)就給予了由美國紗線和面料制成的進口服裝特惠待遇。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美國紡織業生產規模日益縮減,紡織企業在研發投入上有所減少。20世紀60年代,美國許多企業建立了紡織品研發基礎與應用中心,包括Milliken(美利肯公司)、 J.P. Stevens、Burlington等面料企業以及Dupont(杜邦)、Chemstrand、Dow Badische等纖維制造商,但現在只有美利肯公司的研究所尚存,包括杜邦在內的大多數公司的基礎纖維研究中心已經消失了。
盡管如此,我仍對美國紡企在產品研發上的優勢充滿信心,特別是針對“綠色環保”的紡織品的研發。美國紡企不僅注重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而且產品自身的特點也越來越趨向于“綠色”。據我了解,美國農業部特別支持企業和院校在棉花、羊毛和亞麻等天然纖維應用領域的研究,農業部研究中心會為相關研究提供技術設備和資金資助。
在過去15年里,美國紡企在紡織品、纖維、高分子聚合物和材料之間的科研結合取得了卓越成績,我相信這種研發趨勢還會持續,美國紡織行業將會堅持產業與研發相結合,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
未來,我比較看好納米纖維紡成的紗線在服裝面料中的應用。基于納米纖維直徑細、吸附染料多、成本高的特點,在實際生產方面很多工廠持審慎態度,但納米材料的光滑、柔順等優良性能還是一些材料無法比擬的。(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Ian R. Hardin)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