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爆發后,雖然我國塑料機械產業受到嚴重影響,但整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正在增強,持續發展的實力正在增強。我國內地塑料機械產品仍然具有巨大的內外需求與深厚的市場潛力,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認為,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我國塑料機械行業必將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大有作為。
從國家的政策層面來看,2008年以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從而為塑料機械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機遇。2010年,我國政府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繼續實行“汽車下鄉”、“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這些都是推動塑料機械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此外,2009年以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這些規劃的出臺,幾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內容。其中,汽車、電子信息、輕工等多個行業,都是聚氯乙烯系列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消費大戶,對于塑料及塑料機械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2010年,伴隨著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深入實施,對于進一步加速塑料機械行業的長遠發展,是個難得的重大機遇。
在轉變發展方式上,羅百輝指出,塑料機械行業應該牢牢抓住后危機時期的有利時機,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步伐,加快轉型升級的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科技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加快邁向塑料機械的強國之路。
日前,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預測年內注塑機在南方的行銷勢頭依舊火爆,長期以來,受臺港傳統產業影響,注塑機銷售集中在廣東、浙江、福建一帶。他表示,這實際上是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越發達的地區,對注塑機的需求越旺,要求的產品檔次越高,品種越全面,而且注塑機的用戶往往以地毯式方式擴散,注塑加工廠遍地開花。
縱觀產業機械,目前其他機械加工企業大部分效益不好,惟獨注塑料機發展迅速,由于市場持續看好,許多過去生產機床、紡織機械、動力設備的企業也開始生產注塑機,再加上新興的注塑機企業發展迅速,因而在普通型注塑機中主要是價格戰,折扣戰。
從上半年度的各注塑機廠家銷售情形了解到,今年的注塑機銷售形勢普遍看好,僅海太注塑機在閩南地區的銷售額就超過人民幣伍仟萬元,同比去年增長了近一倍,其它注塑機廠家的銷量也大有增長。
羅百輝表示,由于長三角地區聚集了多家汽車制造、電子電器制造廠家,從注塑機消費市場的地區分布來看,目前中國注塑機的主要消費市場正在由南向北,特別是向上海周邊地區逐步擴散。
在國際合作方面,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國塑料機械企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全球實現資源配置帶來了新的機遇。一方面可以轉移過剩產能,開辟新的市場,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國際技術、人力資本、能源資本市場成本相對較低的時機,大力引進國外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實現開放型經濟的升級。
雖然形勢向好,但我國塑機工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少等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羅百輝表示,我國出口的產品大量是貼牌產品,處于國際產業分工價值鏈的低端,附加值很低,導致利潤大量流失。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資源,單位資源的產出水平僅相當于美國的1/10、日本的1/20。
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我國總體上也缺乏核心技術和領軍人才。與此同時,我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而淘汰落后產能和兼并重組又面臨就業壓力大、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制約。這些在塑機行業也是存在的,而且有些問題更突出。
羅百輝總結我國塑料機械行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產品附加值不高,中高檔產品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具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生產效率、精密化、微型化、大型化裝備及自動控制水平上;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較少,自我開發能力不足;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高,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缺乏;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在高新技術與傳統制造工業改造的結合方面力度不夠,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實施專利、標準和品牌戰略,創建全國乃至世界品牌方面著力不夠。
為此,羅百輝建議,對先進的塑料機械,我國應當給予像數控機床一樣的專項支持和優惠政策,以推動塑料機械行業發揮更加明顯的杠桿撬動作用,為我國裝備工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他建議國家財政每年給予中國塑料機械工業3億~5億元人民幣的專項支持,主要用于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積極研發節能環保產品以及對行業共性的科研加大資金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