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世界知名服裝品牌ZARA先后七次進入“黑名單”。近日,另一國際品牌H&M也因生產的嬰兒外套下擺纖維成分及含量不合格,淪為“質量門”新主角。針對種種擔憂,新版《規范》對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更加全面且嚴格。
主管部門人士表示,“《規范》將成為國家進出口檢驗檢疫局進口紡織品進行監管的法規依據,不達標企業將不能進入中國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在主管部門的大力監管下,紡織企業勢必會加強對原輔料供應商的管理,從而擴大環保助劑產品的使用比例。
以PH限值為例,據國家纖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孔麗萍介紹,近年來,PH超標屢次成為導致服裝不合格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市場上已經有環保的紡織用助劑產品可供服裝企業替代使用,但是一些小企業仍在使用有污染的助劑產品。”
德美化工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世界紡織助劑中的環保型助劑約占二分之一,而我國環保型紡織助劑僅占現有紡織助劑的三分之一。“在主管部門的強力推進下,我國環保助劑的使用率必然會提升。”
根據中國紡織協會的調研,已有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開始進行合格供應商的選擇。這意味著,浙江龍盛、傳化股份、德美化工等印染龍頭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