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纖維材料,它是用一些含碳的有機纖維,如腈綸絲、瀝青及粘膠纖維等做原料,跟塑料樹脂結合在一起,放在惰性氣體中,經碳化而成的新型纖維材料。碳纖維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是目前已大量生產的高性能纖維中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纖維。此外,碳纖維還兼有其他多種優良性能,如低密度、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抗疲勞、震動衰減性高、電及熱導性高、熱膨脹系數低、X光穿透性高,非磁體但有電磁屏蔽性等,可以稱之為新材料之王。因此可以廣泛應用于飛機制造等軍工領域、風力發電葉片等工業領域、GOLF球棒等體育休閑領域。
國內需求基本依賴進口
世界碳纖維格局:發達國家成熟產業,行業集中度高。世界碳纖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國、美國、法國、韓國等少數發達國家,主要生產商為日本的東麗、東邦人造絲、三菱人造絲三大集團,三家企業就占據了世界78%左右的產量。
從需求情況來看,世界碳纖維的消費結構集中在工業應用、航天航空和體育休閑三個方面,目前工業應用約占總消費量的58%;航空航天方面應用約占23%,體育運動器材應用約占19%。1991-2009年,碳纖維在工業應用領域的消耗是持續增長的,航空航天領域基本保持平衡,而體育用品在碳纖維應用的比例則持續下降,碳纖維應用逐漸從航空航天、體育用品向民用工業應用轉移,特別是隨著大絲束碳纖維的大規模生產,其價格將不斷降低,民用工業用量將繼續保持大幅度增加的趨勢。
我國碳纖維產業基本依賴進口。我國碳纖維的生產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碳纖維生產能力僅占世界高性能碳纖維總產量的0.4%左右,2009年自給率提高到16%以上,仍主要依賴進口,無論是質量和規模與國外相比差距都很大。有專家統計,現在中國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需求量很大,數字大約是10000噸,而產能只有4000至5000噸。隨著國家的重視,產能正在進一步提高。中國目前專門生產碳纖維的廠家只有十多家,但高端應用技術還有待突破。
產業化意義重大
“我國在碳纖維復合材料上還處于發展階段,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規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復合材料就是將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其性能就比單一的材料更加明顯,如碳纖維、芳綸纖維等。中信建投研究員韓梅在接受采訪時說,“碳纖維、玻璃纖維本身重量和材質都比較輕,這樣的材料就非常適合運用到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當中。”
韓梅認為,如果碳纖維等復合材料產業能夠順利得到發展,對我國的節能減排也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比如汽車,如果外殼用復合材料制成,車體重量就會減輕,那么油耗也就會降低。
據中信建投的研究報告顯示,碳纖維供過于求的格局將維持到2011年,到2012年基本供需平衡,2013年后快速增長的行業需求將有望使行業向供小于求的趨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