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透露,F-35閃電II將是在機體非承力結構上采用納米復合材料的第一個大批量生產的飛機。
據納米技術負責人特拉維斯埃爾斯稱,從低速初始生產第四批飛機開始,由碳納米管增強的熱固性環氧復合材料將代替碳纖維復合材料用于生產F-35翼尖整流罩。
與此同時,正在考慮用同樣的碳納米管增強復合材料取代F-35上其他由復合材料或金屬材料制作的約100個零件。
自1991年碳納米管被發現之后,已預見到可將碳納米管增強的復合材料作為機體材料。它普遍被認為是業已發現的強度最高的材料——強度是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CFRP)的數倍,而重量卻輕25~30%。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作為主承力結構材料已成為鋁和鋼的競爭對手。例如,波音正在用其制作787的全復合材料機身。但將其用于軍民用飛機的承力構件僅有20年的發展史。開發工作始于1970年代初期,當時飛機制造商將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用于次要控制面。
同樣地,隨著技術的成熟,從F-35開始將碳納米管增強復合材料用于非承力構件,將導致該技術在機體結構上的廣泛應用。
據埃爾斯稱,這種材料未用于主承力結構并非出于技術上的原因。然而,為降低結構材料認證方面的要求,只能考慮將碳納米管增強復合材料用于非承力結構。
其間,碳納米管已廣泛用于工業界,從半導體到高爾夫球桿。迄今為止,成本居高不下及結構件生產的復雜性,意味著將其用于航空航天業尚受到很大限制。
然而,洛馬公司開發了將碳納米管用于飛機結構、可顯著降低成本的工藝方法,這種新的翼尖整流罩的成本僅為相應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構件的十分之一。
埃爾斯拒絕透露洛馬公司的碳納米管增強復合材料低成本制造工藝的細節,這些細節被認為是公司內部的商業秘密。但有一點是十分明了的,即這種低成本工藝是洛馬公司的新發明。埃爾斯稱,這是在過去四年取得的進展。在此期間,洛馬公司一直在開發新的、低成本的機體結構制造方法。
洛馬公司已于2007年被空軍研究實驗室選為生產并驗證X-55先進復合材料貨機(ACCA),該機改自于仙童多尼爾328。機身將由新的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采用非熱壓罐固化方法重新制造,以降低生產成本。有可能X-55機體也從目前用于F-35的碳納米管復合材料的開發工作中獲得效益。該公司目前僅公布了關于機體納米結構制造的快速成形的最初資料。
洛馬公司在位于弗吉尼亞的能源方案中心展出了F-35的納米復合材料制備的新翼尖整流罩。
這種材料被認為是第一代極端先進高分子工程材料(APEX)。在展示中可以看出,相對于目前的其它材料,碳納米管復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機械性能、熱穩定性能、導電性能和工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