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緊縮政策仍將持續
OECD最新綜合領先指標顯示,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其中歐元區國家整體略微喪失增長動力。就美國而言,經濟復蘇總體緩慢但未衰退,主要引擎就業與信貸的復蘇支持消費,但通脹壓低個人實際消費,從而造成經濟復蘇緩慢。歐洲方面,歐債危機仍困擾歐元區各國,盡管短期內流動性風險不大,但中期債務違約風險仍高,政府財政改革成效將決定后市歐債危機的發展方向。
國內方面,我們認為,在當前通脹壓力較大、經濟放緩尚未對經濟增長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控制通脹仍將是三季度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短期內貨幣政策依舊從緊。但由于經濟趨冷和CPI回落具有滯后性,亦不支持貨幣政策持續緊縮,貨幣管理當局對加息會比較謹慎,仍將倚重數量型工具對流動性進行動態調控。
總體而言,由于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尤其是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包括中美在內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這對投資人心理可能產生微妙影響,市場資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風險資產產生一定的厭惡情緒。但領先指標顯示,美國經濟在下半年的表現會好于上半年,部分投資人認為當前的全球性經濟放緩有可能只是復蘇途中的一次停歇。因此,后市商品市場將在這兩種心態的博弈下劇烈振蕩,宏觀政策的變化將顯得尤為重要,國內調控政策的變化將會左右PTA后市的價格變化。
油價重心仍有抬升動力,PX有望探底回升
近期NYMEX原油圍繞100美元/桶橫盤整理。中東局勢的不確定性依舊是市場的催化劑,而中美經濟的復蘇狀況直接決定原油供需平衡的程度。盡管OPEC會議決定維持生產配額不變,但高油價環境下各成員國并沒有嚴格遵守配額限制,下半年是否會出現供需缺口依舊充滿不確定性。CFTC數據顯示,目前基金的原油凈多持倉仍在19萬手左右,并未回到中東動亂以前的水平,這表明資金對原油依舊看好。我們認為,后市油價重心仍有抬升動力,能源化工產品依舊存在來自源頭的支撐。
盡管當前PX供應過剩,但國內三季度PTA新增產能集中上馬,隨著部分買家在當前價位補倉,加上新增裝置需求的集中釋放,后市PX價格有望探底回升,從而對PTA產生一定成本支撐。
短期新增產能對市場沖擊有限,但供應逐步過剩不可避免
盡管5–6月份多套PTA裝置停車檢修,市場供應相對偏緊,但下游聚酯廠備貨并不積極,產能增加預期使其對PTA后市并不看好。從供應端來看,6–9月份為新增裝置集中投產期,逸盛寧波、逸盛大連以及海倫化學共390萬噸新產能即將開車,加上年初江陰漢邦60萬噸投產,至2011年末國內PTA總產能將超過2000萬噸。若四季度新產能全部順利運行,則月度理論供應能力同比增加約38萬噸,考慮每個月50萬–55萬噸的進口量,月度供應量將在215萬–220萬噸。但是,由于新增產能全部達產最少也得1–2個月的時間,逸勝寧波和大連的270萬噸新產能全部投放市場應是8月份以后的事情,而海倫化學150萬噸裝置正常達產要到四季度。因此,盡管PTA供應逐步增加是不爭的事實,但至少6–7月份對市場的沖擊并不如預期的那么大。
從消費端來看,由于紡織設備交貨進度問題,上半年聚酯新增產能200萬噸左右,低于預期的300萬噸,而下半年新增產能可能也在這個水平。另外,從月度消費來看,正常情況下下半年的聚酯產量一般都會較上半年增長4-10個百分點,若按最好的水平計算,2011年下半年的聚酯月度產量最多也就230萬–240萬噸,綜合其他領域應用,PTA月度消費量最多200萬–215萬噸,PTA將會出現10萬噸/月的過剩,后期供應逐步過剩不可避免。
聚酯產品上漲動能減弱,后市或相對平穩
盡管當前聚酯環節基本面依然健康,但由于PTA產能釋放,加上MEG經過前期南亞事件的炒作之后也進入振蕩狀態,聚酯廠對原料的采購心態產生比較微妙的變化。而下游織造廠經過前期持續性的集中采購,多數備貨在10–15天,部分較高在30天附近,加上滌綸絲在去庫存階段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尤其是前期超跌的偏細旦FDY上漲幅度多在千元以上,下游工廠對滌綸絲進一步追高采購的積極性不強,從而壓制了行情的繼續漲升。我們認為,當前滌綸絲的持續上漲力度開始減緩,近期的反彈或將面臨尾聲,聚酯滌綸短期階段性的頂部或將出現,但由于庫存相對偏低,短期價格下降的意愿不強,市場將進入相對平穩的振蕩周期。
PTA反彈動力不足,中線跌勢仍將持續
縱觀當前行情,盡管二季度市場已經逐步消化PTA增產、下游限電等諸多利空,聚酯去庫存化基本完成,PTA期價存在技術性反彈的需求,但全球經濟放緩,商品市場振蕩加劇,難以出現單邊行情,加之國內政策依舊從緊,PTA在基本面壓制下難以走出獨立行情,短期振蕩市仍將延續。從中線來看,盡管PX有望企穩,但由于三季度新增產能集中投放,PTA產業鏈存在利潤重新分配可能,PTA價格重心繼續下降不可避免,PTA期價指數不排除下探8850一線的可能。
從時點來看,二季度經濟數據出臺以前政策可能再度出現真空期,不排除PTA在資金作用下持續小幅反彈可能,但出現大級別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后期需等待政策面的進一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