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漿粕今后能否成為一種主要原料,以緩解粘膠行業的資源困境?業內認為,鑒于竹子2~3年的短周期的生長特性,以及國內廣泛分布的面積,這種可能性很大。但是,分析人士同樣指出,大規模使用竹資源作為原料,目前仍面臨最根本的制約——制漿工藝不成熟。“雖然各家企業都在做竹纖維,但真正能夠生產100%竹纖維產品的,仍只有吉藁化纖一家,其他企業的必須摻雜常規纖維使用。”也生產竹纖維產品的某大型粘膠企業人士對此并不諱言。
造紙企業大舉介入
原料日益短缺催生了各種新的制漿路徑,“紙改漿”就是其中一種。據介紹,“紙改漿”就是從造紙企業手中買回原本用于造紙的漿,通過一些工藝設備,處理成粘膠生產使用的溶解漿。這種改造后的溶解漿,可比普通溶解漿每噸便宜幾百元。
近一兩年中,粘膠行業“紙改漿”應用范圍迅速擴大,摻雜比例不斷提高。尤其是今年以來,大宗原料價格劇烈波動,粘膠企業普遍虧損,“紙改漿”作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已經成為粘膠企業的經營常態。據業內人士初步統計,目前全國“紙改漿”的量已經達到50萬噸甚至更多。以2010年國內粘膠纖維產量180多萬噸計算,需要漿粕原料200萬噸以上,那么當前“紙改漿”已占據原料需求總量的1/4。
雖然“紙改漿”直接而迅速的為粘膠企業降低了成本,但企業不得不為此承擔風險。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很多企業在紙改漿的工藝上并不成熟,因此會帶來產品質量下降、生產過程難以控制等后患。正因為如此,紙改漿是業內公認的“權宜之計”。
不過,前途短暫的“紙改漿”,卻引發了造紙企業對粘膠原料這一潛力市場的廣泛關注。
根據記者了解,生產造紙漿與溶解漿使用的設備80%相同,兩者之間進行工藝設備改造相對容易,一些小型造紙廠多年來就是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造紙漿與溶解漿的生產比例。近期,造紙行業各大龍頭企業紛紛開始進軍溶解漿領域。多方消息顯示,2011~2012年將有大量溶解漿新增產能出現,包括晨鳴紙業收購山東海龍,太陽紙業、福建南平紙業等投資溶解漿。不少人士指出,山東海龍因深度虧損而被晨鳴紙業重組,或許反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晨鳴紙業加大投入生產溶解漿,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山東海龍的原料瓶頸,有助于山東海龍繼續參與行業競爭。
令人擔憂的是,造紙企業生產溶解漿,同樣面臨木材供應問題,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真正具有優勢的反而是那些國外造紙企業。“國內造紙企業由于信息傳播優勢取得了先機,但并不意味著國外造紙企業會放棄這一機會。相反的,會有更多國外企業進軍溶解漿領域。”相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