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作備忘錄的要求,所有合作方將為現有和未來的研發項目通力合作,同時加強中國和歐洲之間研究項目的關系,實現新的突破。本次合作的主題是與中歐科技優勢互補的完美契合,合作領域包括:空氣動力學,飛機設計和測試,先進的復合材料,適航取明,航空電子設備和空中交通管理等。
諒解備忘錄由中國航空研究院院長張新國、荷蘭宇航院總裁Michel Peters先生以及德國-荷蘭風洞總裁Georg Eitelberg 共同簽署。
中國航空研究院創建于1960年,是中航工業集團下的國家航空研究機構,由36個研究機構和中心組成,擁有超過10.000研究人員,主要從事航空科技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工作,通過研發具有影響力的高新航空技術,推進中國航空工業科技水平和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是國家授權可以在政府間科技合作框架下從事航空科學技術國際合作的科研機構,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國際航空科研機構如荷蘭宇航院和德國¬¬—荷蘭風洞等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
荷蘭宇航院是荷蘭從事航空航天科技研究與發展的非盈利機構,成立于1919年,在航空科技研究和發展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在飛機設計、使用和空中交通管理的各個方面為荷蘭航空航天工業和政府提供支持及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荷蘭宇航院與世界各地的大多數飛機制造商緊密合作并有志進一步擴大其全球合作伙伴關系。
德國—荷蘭風洞德國宇航院和荷蘭宇航院共同建立和所有,是全球知名的風洞群運營商,具備世界先進的風洞測量技術。大多數飛機制造商充分信任德國—荷蘭風洞群能力,都將公司最新的飛機設計模型在風洞群中進行試驗及分析。德國—荷蘭風洞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中國民用航空合作項目的可靠合作伙伴。
中國航空研究院院長,中航執行副總裁,張新國教授表示,“中國民航業已經經歷,并將仍然保持兩位數的發展速度,同時呈現巨大的市場機會。在另一方面,世界對綠色航空的關注不斷增加,對于研究和創新提出新的挑戰。本諒解備忘錄的簽署,作為以中航工業總裁林左鳴為首的高級代表團三月份出訪歐洲研究機構的部分跟進,將極大地推進中國-歐洲航空科技合作。
米歇爾.彼得斯董事長說:“航空研究界是一個全球性社區。我們的中國朋友在全球化的航空航天產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的研究和發展計劃不會局限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大陸的邊界。 荷蘭宇航院與飛機生產商和運營商和政府機構緊密配合,共同協作并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